尹曉東:發揮香港獨特優勢 推動中華文化出海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尹曉東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尹曉東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尹曉東作客大公文匯全媒體推出的《大文會客廳》節目。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尹曉東作客大公文匯全媒體推出的《大文會客廳》節目。

  「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為八個重點領域的發展中心(「八大中心」),其中就包括「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尹曉東表示,將肩負政協委員應有的責任擔當,為祖國藝術事業的進步與國家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發揚戲曲藝術 推動文化出海

  傳統文化創新與出海近年來備受關注。尹曉東表示,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是取材於生活、表現生活,都應該跟隨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進行創新拓展,這是從藝術本身出發、自藝術誕生之日起便有的命題。戲曲藝術應該從內容開掘、表現形式豐富、藝術手段多樣等方面着手尋求創新突破。

  「對戲曲藝術而言,當下真正的挑戰在於,在互聯網、新媒體、人工智能等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如果中國戲曲脫離了這樣一個時代的發展軌道,那它有可能真的變成一個遺產。」尹曉東說。

  在文化出海方面,尹曉東稱,過去對外交流更多的是演出和藝術研討,去年趁中法建交60周年之機,在法國舉辦了戲曲相關的展覽、展映等豐富的活動,相信通過這種多元立體的活動形式,能夠讓中國戲曲在海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今天我們坐在這裏,實際上就是一個中西文化相融合、相貫通的表現。」他說,中國戲曲千百年的發展史,正是不斷吸收不同文化養分的歷程,中西文化的融合與貫通是時代發展的趨勢。無論是中國民族文化還是世界其他文化,都面臨着如何傳承經典與創新發展的共同命題。「正如山峰的攀登者終將在頂峰相遇,中西文化藝術的至高境界必是精神的共鳴。」他強調。

  籲香港內地聯合培養藝術人才

  尹曉東表示,藝術創新不僅體現在題材和內容、表現形式與時俱進,還有人才培養上的創新,以及藝術展現手段上的多樣化。

  今年5月,中國戲曲學院計劃與香港演藝學院開展交流活動,「這次希望拓展交流面,同時也跟香港更多的藝術院校和機構達成合作。」他希望香港和內地或許可以推出交換生或聯合培養機制,也可在冬令營、夏令營上做好青少年培養,促進兩地青年的相互理解和文化融合。

  樹立文化自信 傳播中國聲音

  尹曉東表示,近年來,樹立文化自信、傳遞中國聲音,一直是文藝界的重要命題。中國戲曲是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戲劇藝術,與古希臘戲劇、古印度梵劇並稱世界三大古老戲劇。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戲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世界影響力的必然要求。

  他談到,當前中國戲曲雖然在藝術實踐和理論研究方面都有顯著成就,但把戲曲作為一個學科,是近代才有的事。一代代戲劇家雖然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但對於系統構建中國戲曲「三大體系」,還顯得相當薄弱,這與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和戲曲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極不相稱。

  他建議,舉國家之力進行系統規劃,制定行動計劃。發揮戲曲院校、科研院所、戲曲院團的各自優勢,建立研究基地,並在此基礎上組建教學、科研、實踐三位一體的國家級研究中心。此外,健全人才培養體系,加大高層次實踐型和研究型拔尖人才培養力度。重點研究和教學單位應適當擴大編制,聚集和留住人才。

  他還強調,要加強研究成果的海外傳播。學科和學術體系的構建最終要形成有世界影響力的話語體系,要通過對戲曲傳承發展歷程的研究,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的生動實踐,通過舉辦中外戲劇學術交流活動和加大學術專著的翻譯,發揮戲曲在國際交往和傳播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無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