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有靈犀】種瓜得瓜

  王 欣

  與女兒Anna相處,以及觀察她和哥哥相處的時候,發現了有效溝通的重要性。Anna脾氣比較急,安全感差,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別人說任何話,若有一點「不悅耳」,她就會做出負面的「抵抗」行為,這些和她在福利院的生活經歷有關。

  最近讀一些有關兒童心理行為學的文章,知道Anna的性格可能屬於「高度敏感」的一種,外界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帶來她情緒的波動,尤其是負面的波動,導致她不能集中精力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還可能會陷入情緒的困境裏。

  有時,她會用負面的語言去「攻擊」或「挑釁」親近的人。比如,我說:「這件事你做錯了。」她會「氣急敗壞」地回:「那你懲罰我啊,懲罰我,我也不怕!」這時候,我發現她立刻啟動了「自我防禦」機制,從而就用「擺爛」的方式應對。開始的時候,我非常苦惱,甚至對她這種表現感到氣憤。後來,我試着站在她的角度去理解她,換了另外一種方式應對。

  乾脆讓她「一拳打在棉花上」吧。她發脾氣,我就說︰「現在你的情緒還沒有調整好,要不等你調整好,咱們再聊?」她不願意喝水,我不再逼她,我只說:「女孩子多喝水,皮膚會變得白白嫩嫩,更加好看哦!」原則是盡量不用否定的詞語和語氣,多用鼓勵性的話語,她的反應明顯也沒那麼負面了。

  一天晚上,我想看看她學習繁體字的情況,於是我說,媽媽也想跟你一起學習繁體字,因為我小時候學的都是簡體字,你可不可以一天教會我5個繁體字呢?她立刻打起了精神,把書本拿來,跟我逐字去溫習她在認字班學過的字。我說,我想挑戰一下自己,除了能讀出來,還想學會寫,你能教我嗎?她平時最怕人叫她默字,聽了我的話,卻眼神發光,表示可以教我,於是又在那裏研究一些稍微複雜的字的結構。我進一步鼓勵她說,有些字看起來有點難,但媽媽真的想學會寫,你可以先讓你的老師教會你寫,然後你回家教我嗎?她欣然答應,更準備了一本給我專用的練字本,寫上我的名字,等着我明天開始「學寫字」。

  負面的語言讓一個孩子體會到煩躁不安, 正面的語言卻讓孩子變得積極向上。當我們指責孩子語言行為「負面」時,不妨審視他/她周圍的環境,是不是外界向他/她輸入的都是「負面」的信號?而作為一直在他們身邊的父母,我們的一言一行成為影響他們未來發展最關鍵的因素。種下怎樣的種子,就會結出怎樣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