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十八星」發射成功 中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具備雙工位發射能力

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華社報道,商業航天需要「快速響應」,提效降本尤為重要。12日凌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長征八號遙六運載火箭以「一箭十八星」方式,將千帆星座第五批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標誌着中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已具備雙工位發射能力。
2024年11月30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號發射工位首發成功。此次執行發射任務的一號發射工位,是長征八號系列運載火箭的適用工位。其高度達83米,採用模塊化鋼結構設計,並首次採用地面導流錐雙向開展地面排導噴水,實現降溫降噪。火箭遠距離測發控方式、改進型「三垂」測發模式,讓一號發射工位具備了「7天發射、7天恢復」的快速測發能力,可滿足未來高密度發射需求。
據介紹,此次任務是商業星座公司和商業航天發射場首次協同運作,中國商業航天產業鏈成功開啟新的應用實踐。目前,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正全力推進二期項目建設。
新模式減少火箭「等待」時間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宋征宇說,新模式精簡了發射場流程,提高了標準化和自動化程度,且大幅降低廠房佔用時間,減少了發射等待時間,使發射場任務周期壓縮至「7天發射、7天恢復」,未來有望實現每周一次發射的高密度任務需求。
一號工位在建設中「精打細算」,亮出許多降本「妙招」:通過整合全國200餘家配套單位資源,從設計到竣工比一般航天發射場的建設周期縮短近一半;發射塔架採用模塊化、結構化設計,建設規模縮減40%;首創的地面導流裝置替代了深坑導流槽,施工周期縮短60%,成本降低70%……
「這不僅是一座發射工位,更是中國航天人自主創新、攻堅克難的縮影。」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工位首席指揮員張小軍說,團隊將持續優化發射和管理流程,更好服務發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