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不亂】不斷綫的風箏
方 芳
一隻不斷綫的「風箏」遨遊天際,以鷹擊長空之志,細說逆境自強的故事,彰顯女性的力量和美善,她是鄭文雅。香港大學圖書館成立112周年,在三八婦女節特邀鄭文雅舉辦個人作品展,同時由香港大學出版社出版鄭文雅自傳《風箏不斷綫》。
有讀者說,看《風箏不斷綫》時眼淚不斷綫,鄭文雅自述坎坷的童年,難以想像的淒苦,3歲喪父,寡母帶着7個孩子,徬徨無依;當10歲的時候,母親為謀生需遠赴英國,留下年幼子女在港面對冷暖人生,舉目無親的孤單,情何以堪?連世界上最親的人都不能給你安全感的時候,十來歲的孩子被迫感受到「安全」來自個人奮鬥,所以她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運動成績破學界紀錄,當選「香港小姐」冠軍,把握着人生關鍵時刻,開拓了豐盛未來。
與文雅相識在她當選港姐之時,她不時喜孜孜告訴身邊的朋友,母親又從英國來信了,如何如何鼓勵她;當年對她的童年故事一無所知,隱約感受到她對遙遠母愛的渴求;今天看她的自傳,才得知這道耀目的陽光,曾經背負沉重的陰霾。
文雅每有新嘗試、新佳作、新啟動,都會與志同道合的傳媒朋友分享,她的演藝、陶藝、雕塑、攝影、高球、篆刻、國畫、書法、粵曲……《泥土戀》、南極行,都在我筆下不曾斷綫,見證她的起飛。文雅說︰「曾經以為自己是自由飛翔的風箏,但血脈那條綫,還是把我牽引回到中國傳統文化。」在她眼中,《風箏不斷綫》有三重意義,第一,人生縱然遇上困難,只要「不斷綫」地飛,一定能克服困難,達成目標;第二,命途上人與人有不同的交匯點,只要「不斷綫」,即使人不在,精神永在;第三,中國人的血緣,濃厚的文化底蘊,無論在哪一個時空,都會「不斷綫」。
正如她深信,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世上繁花千萬,這朵與塵世保持距離的花,究竟是一朵什麼樣的花呢?在寧靜世界裏吸收日月精華,成就超凡自我,笑她「哪吒」再世,忽然驚覺,寫了鄭文雅近半個世紀,最大的遺憾,不曾訪問過她的伴侶虞先生,《是誰成就了這個大魔王》,是我最想寫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