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不設防】《想飛的女孩》《平原上的火焰》省思人性與社會文明構建的力度緊迫

  3月9日趁白天還有一些空閒的時間,一口氣看了兩部電影。全網仍然沉浸在《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的觀影氛圍內,觀眾對一些新片的反應似乎較冷淡。我為何一天內要看兩部內地的故事片呢?他們之間有沒有共性與聯繫?故事各自表達什麼?卑微人性?黑暗與光明?抑或絕望中自我拯救的逃離?作為觀眾我想感受什麼?作為影評人,我想發現什麼?表達什麼?這都是我想得到的答案。

  《想飛的女孩》,草木有蕊,人皆有夢。蝴蝶、喜鵲、鳳凰都可代表不同維度的夢。而烏鴉在很多民族和地區來說都被喻為不吉祥的象徵。導演以烏鴉來代表出身卑微的她們,然而飛翔是她們最大的願望。出身不能選擇,你我他無人能倖免。田恬(劉浩存飾)和方笛(文淇飾)是一個整體,在矛盾和抗爭中不能分割。許多因素已把人與人、事與事無形綑綁。不得不把它納入生命的規劃,並勇敢地打破命運的詛咒,最終掙脫重圍重拾希望。可現實如何呢?電影是社會的縮影。現實也許更殘酷。田恬注定是一個不幸的人,根源是她有一個不幸的父親,父親天生不幸嗎?未必,因為年輕氣盛打了欺負他姐姐的老闆。傷人過重被判坐牢,出來之後就染上毒癮,從此陷入吸毒和被販毒的漩渦中無法自拔。田恬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學會欺騙、被迫撒謊,每天被教唆向姑姑、方笛的母親要錢,給自己的父親買毒品。一家子每天都吵鬧聲不斷,互不信任。田恬在17歲還未成年就懷孕生子,這是原生家庭導致的悲劇。問題這不是終點,她因父親連累的種種,被販毒集團關押並給她注射毒品,讓她同樣變成一個有毒癮纏身的人,難得她仍保持理性,極力克服自己,即使如此,她仍然被追債人四處追捕,讓她喘息不得。在姐姐的救護下,心生希望,只是命運沒有給她機會。結尾,兩個女孩想看一次日出後,一起遠走高飛。但此時追債人又出現在她們嚮往自由的沙灘上。她們唯有逃向大海,沉浮掙扎,脆弱的田恬被大海吞噬。

  而方笛這隻烏鴉經歷人生的種種歷練後,從一個武打替身成為一個武打明星,展翅翱翔。電影在極盡苦難後給人希望。導演文晏以全新手法來表現中國傳統的家庭劇,是既創新又連貫性極強的書寫女性生命的人生劇本。

  第二部《平原上的火焰》通過幾起出租車司機遇害事件揭示了東北鄉鎮上不同人物的命運交織與上世紀九十年代治安問題的深度思考。莊樹(劉昊然飾)和李斐(周冬雨飾)是鄰居,二人從小是青梅竹馬,因為一個約會途中的意外,他父親殺害了警察。她也因此變成了一個殘疾人。由此她和多起犯罪案的父親隱姓埋名。多年後,莊樹當了警察,隨着調查的深入,莊樹逐漸發現線索和他的初戀李斐有密切關係,真相愈來愈清晰。各種的愛和社會的複雜性糾纏着,人性的陰鬱面與良知的鬥爭,如何選擇走出每一步,都讓人默然深省。

  前面一部是家庭與社會的絕對悲劇的嘆息。後一部是懸疑犯罪片,都揭示善惡的交集與文明的缺失。生活與法律,不幸與自救,貧窮與金錢,都牽涉到一個家庭甚至幾代人的關係,慎思慎行。

  ●何佳霖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