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者關注點廣泛 代表委員逐一解答
問:在推動香港跨境電商和數字經濟融入大灣區的進程中,香港現有的規則體系如何?是否需要作針對性調整?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頴:粵港澳大灣區在跨境電商等方面已經有很多突破,但在稅收、消費者權益保護、跨境支付、匯率風險對沖、產品檢測認證等方面可能還需要更多的完善和提升。舉例來說,香港企業在大灣區運營電商需要掌握粵港澳三地消費者的偏好採取不同的營銷方式,如直播帶貨等,這可能需要本地化的運營策略。隨着大灣區經濟一體化的推進,相關規則和機制可能會持續優化和完善,以適應跨境電商和數字經濟的發展需求。
問:香港傳媒行業應該如何有效地在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宣傳上發揮作用,做好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塑造者和傳播者?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錦良:作為傳媒行業的從業者,專業素養無疑是立身之本。當前,香港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正扎實有序地推進,氛圍日益濃厚。我們希望培養出的是德才兼備的媒體人,應該用好手中的「權力」,去更好地傳播正能量,傳播好國家與香港發展的情況。特別是現在我們面臨着許多機遇,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一帶一路」倡議,這些都需要我們媒體去講好香港的故事,講好國家的故事。
學生教材首務糾正歷史認知偏差
問:希望了解您和業界前輩在香港中小學歷史教材編寫方面的成果,以及如何通過歷史教育強化學生對國家認同感與法治意識?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劉智鵬:我們從小學、初中到高中,針對中國歷史的獨特性和豐富性,精心編寫了一套適用於課堂教學的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我們首要的任務是糾正歷史認知的偏差,通過深入挖掘檔案等各種素材,還原歷史的真實面貌。另一個重要的方向是,在對待歷史問題時,我們不僅要明辨史實的真偽,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學習方法。我們不應僅僅局限於政治史、軍事史的單一視角,而應該拓寬學生的歷史視野,引導他們從社會史、文化史等多個維度去全面審視和深入探究這個國家是如何進行治理的。
問:香港還應如何發力促進京港兩地的科創合作?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吳傑莊:香港擁有5所世界百強的大學,匯聚了眾多科研課題和頂尖教授。政府在此方面也傾注了大量心血,不僅投入了巨額資金,還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產品和服務。然而,在科研與創新的道路上,我們仍有許多可以探索和改進的空間。香港在培養科技人才方面需要更加注重跨領域的融合,營造鼓勵創新創業創造的社會氛圍,讓更多的成功案例湧現出來,激勵年輕人成為科技企業家。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靜、李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