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肝癌新儀器料歸三私院 港大試驗治療40病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李嘉誠基金會去年先後向香港中大醫學院及香港大學醫學院各捐贈一部超聲波組織碎化技術儀器(Histotripsy),可無創治療肝癌並作臨床研究,這亦為亞洲首次引入,並會捐助第三部儀器予養和醫院。惟有報道指,有關儀器並無恒常使用,有關儀器擬遷移到私家醫院使用。港大昨日表示,團隊已為40名病人提供治療,研究計劃仍在進行階段。按一般臨床慣例,團隊會進行長期術後觀察,將收集數據以撰寫學術報告,並計劃於國際期刊上發表。理解公眾對新治癌技術的期盼,港大研究團隊亦將會探討應用該技術治療其他癌症。
李嘉誠基金會捐贈的超聲波組織碎化技術儀器,利用高強度超聲波瞄準癌細胞,破壞及液化腫瘤細胞,肝癌病人無須開刀,完成療程後,可走動及進食,最快一天或即日可以出院。基金會同時資助瑪麗醫院醫生和放射治療師到美國培訓,又資助十位肝癌患者,到瑪麗醫院接受臨床試驗治療,90天內成功治療30名肝癌患者。
據悉,港大擬將儀器遷移到港怡醫院使用,相關的檢查連手術套餐收費20萬元至30萬元。中大的儀器亦會搬到中大醫院。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出,基金會捐出儀器的原意是作臨床研究,如今轉手捐予私家醫院牟利,有違原意,他說:「如果只有私家醫院病人能用這個治療方法,對基層病人都是不公平,不論醫管局或醫衞局,當知道有私人慈善醫療資源,其實中間可以多些溝通,譬如如何善用私人捐贈,不只某部分有經濟能力的人受惠,而且如何將較先進治療方案,逐步逐步有計劃廣泛引入到公立醫院。」
公院引入須考慮公帑人手
醫管局前行政總監陸志聰昨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所有醫院在引入新儀器時都有既定程序,公院須考慮是否有足夠專業人士及醫院預算等,亦需要有一定的病人臨床數據,由於牽涉公帑運用,故引入新儀器過程或較長。
他續說,超聲波組織碎化技術儀器目前正用於臨床研究,並未正式用於治療。「過往臨床研究多在公院進行,但亦可在私院進行,故並不存在只有私院才可以的情況,無論在公院或私院進行主要是希望確保病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