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向內地港生解讀兩會精神 勉抓新機遇提升創新思維 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香港力量

●4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昨日與港生代表舉行座談會,分享參加兩會感受,解讀今年兩會精神。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暢  攝
●4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昨日與港生代表舉行座談會,分享參加兩會感受,解讀今年兩會精神。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暢 攝

  全國兩會前日(11日)閉幕後,4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昨日上午與來自北京、天津、山東等11所高校的42位優秀港生代表舉行座談會,分享參加兩會感受,解讀今年兩會精神。代表委員們聚焦經濟發展、未來產業、科技創新以及內政外交、民生保障、港澳工作等兩會熱議議題,為港生分析香港新機遇,勉勵港生抓住內地學習寶貴機會,裝備自身,用創新思維將港青獨特優勢與香港發展和國家發展大局相結合,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香港力量。●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靜、李暢 北京報道

  本次座談會以「青春激揚中國夢 踔厲奮發新征程」為主題,這也是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自2017年以來,第八次舉辦港區代表委員與內地高校港生座談活動。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錦良、林至頴和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劉智鵬、吳傑莊與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山東大學等11所高校港生代表進行了座談。座談會上,圍繞青年學生關心的學業、就業、創業等問題,代表委員們與港生代表密切互動,分享經驗、提供建議。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錦良在座談會中提及,此次參會深感國家港澳工作呈現亮點,政府工作報告涉港澳部分,新增「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進一步明確國家對香港的定位,香港在國家的國際交往合作中具有獨特優勢,可發揮重要作用。比如香港除了鞏固傳統優勢外,還正在打造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和國際創科中心。香港可發揮制度優勢、強化內聯外通,背靠祖國,面向國際,加強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他勉勵在座港生抓住內地學習機會,多學知識,裝備自身,提升創新思維,抓住國家發展機遇,進一步樹立國家情懷和民族意識,做德才兼備的年輕一代,為香港發展和「一國兩制」行穩致遠貢獻自己力量。

  籲發揮港青內聯外通優勢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頴分享了兩會感悟,他說今年兩會主要有「發展、穩定、改革」等十大關鍵詞,其中這三個關鍵詞同樣適用於正在推動經濟、改善民生的香港,當下的香港還需要推動更多新興產業等。為此,他希望港生能多關注國家和香港發展機遇,關注未來產業和新經濟領域,將自己錘煉成為複合型人才,發揮自身所長,既貢獻香港建設,也為國家的民族復興和長遠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他建議港生抓住在內地學習的機會,多走多看,了解更多國家發展,學好語言基本功,關心國家發展和國際形勢,發揮香港青年內聯外通的優勢,把個人事業發展與國家需要相結合。

  建議學習內地經驗 獻策香港發展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劉智鵬表示,可以感受到國家更強調人才的重要性,當下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培養教育科技人才來作有力支撐。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為廣大港生提供了更多到內地接受教育的機會,希望各位同學能珍惜機會,好好學習,體驗感受國家發展的方方面面,學習借鑒更多內地經驗。「香港的發展也需要借鑒內地經驗,希望同學們在內地高等教育的涵養下,結合香港發展所需,將來能為香港發展提供更好方案。」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吳傑莊則向同學們分享了國家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巨大成就和機遇。他說,中國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實現了很大突破,「我們總提杭州『六小龍』,相信未來我們會有6,000小龍,或許在座的同學也能做出這樣的成就和公司。」他希望同學們對國家發展充滿信心,看到香港獨特的國際化優勢,利用自身所長,在國際上廣交朋友,多作交流。吳傑莊還邀請在座港生到自己在內地的創業基地和公司實習,為港生提供更多實習機會。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北京聯絡部副主任張有才勉勵港生,以愛國為根,以愛港為榮,厚植家國情懷,抓住在內地求學的寶貴時光,做國家未來發展建設的「預備役」和「領航員」,抓住香港新機遇,擔負起服務祖國和聯通世界的歷史重任,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獨特的香港力量。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教科部一級巡視員劉懋洲希望港生們通過座談會,深刻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全面理解國家發展大政方針和中央對香港的關心厚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與祖國同心同行的決心意志,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從香港擔當和香港視角把握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

  參加座談的港生們紛紛表示,通過座談,了解到兩會既是討論、決定、傳播國家政治決策的重要場域,也是傾聽民聲、感知民意、順應民情的重要平台,更讀懂中國敢於直面挑戰、積極進取的底氣和信心。他們表示,未來要運用自身專業知識和優勢,把握科技發展潮流,抓住國家發展機遇,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國家的發展貢獻青年力量和香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