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獨特優勢 助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

  葉傲冬 民建聯秘書長

  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於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結過去一年的施政成果,並提出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從政府工作報告理解到,未來國家將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開放,促進科技創新,並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以鞏固中國在全球經濟和文化格局中的影響力,其中提到的文化「走出去」戰略,亦是國家發展的重要一環。香港中西方文化匯聚,更應善用獨特的國際平台,幫助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並積極配合國家政策深化國際文化交流,讓香港可以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作出卓越貢獻。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從DeepSeek在全球AI界引起轟動,到國家成功申請春節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外國人過境免簽到中國的旅遊熱,到首個國產3A遊戲《黑神話:悟空》橫空出世、震撼世界,再到如今《哪吒2》登上全球動畫電影票房冠軍的巔峰,中國在文化和創新技術等領域不斷湧現出「世界級爆款」,同時也成為了2025全國兩會上的熱門話題。

  推廣中國傳統文化 增強國際影響力

  香港一直以來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除了自身的本土文化如粵劇、港式飲食文化等,還可借助獨特的國際化網絡,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粵劇雖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但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仍十分有限,亟需大力宣傳。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文化一脈相承,粵劇是屬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共同文化遺產,香港可以與廣州、佛山等地的粵劇團體合作,共同打造「粵劇文化節」,吸引國際遊客參與,提升整個粵劇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為了讓粵劇可以真正「走出去」,當局可鼓勵本地劇團或製作單位等,與國際流媒體平台合作,製作出與粵劇相關的紀錄片或文化短片,提升國際認知度。政府亦應支持香港本土的粵劇團隊到內地或海外演出,與文化機構合作舉辦展覽、工作坊,並在展覽中利用VR技術,讓遊客可親身體驗粵劇獨特的魅力。此外,當局還可引進海外藝術家參與粵劇創作,促進跨文化合作,讓粵劇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更多的創新元素。

  善用香港獨特優勢 促進國際文化貿易與合作

  除了粵劇,香港還可善用自身獨特優勢,將更多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書法、國畫、武術、中醫藥等,推廣到世界各地。如舉辦「中國文化國際論壇」,邀請世界各地的文化學者、藝術家參與活動,並利用他們的影響力,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播開來,同時促成跨文化間的合作。

  香港的企業和創意產業可將中國傳統文化與時尚、科技相結合,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文化品牌。例如,香港的時裝設計師可將中國傳統刺繡、漢服元素融入現代服飾設計,並在國際時裝秀上展示,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的時尚魅力;利用香港的電影、音樂、設計等優勢,打造更多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遊戲等;香港可發展並推動更多「文化+旅遊」的融合產業,並推出富含中國文化元素的旅遊項目,如中醫養生旅遊、茶文化體驗等,吸引國際遊客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香港作為國際化都市,更應擔當作為傳播中西文化的橋樑,將中國傳統文化推向國際市場,這不僅可深化香港與國際社會的文化交流,同時還可進一步鞏固「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未來,香港應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與大灣區發展戰略的支持下,積極參與國際文化合作,發展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幫助國家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作出貢獻,進一步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讓世界認識並欣賞中國獨特璀璨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