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瘋狂文化
黃冠麟 學研社成員、文化工作者
「沿途望出車外是盛放的戀愛」,三五成群的「白卡聯盟」成員大街大巷脫去上衣揮舞,享受大眾奇異目光;在繁忙時段的港鐵月台,模擬自己在進行拳擊練習。無後果地挑戰法例,有人美化為「無悔青春」。我認為,這些譁眾行為影響社會道德審美與同理心,應立即取締。
在香港語境,白卡意指「殘疾人士登記證」,泛指有精神方面障礙的人士,不過號稱「白卡聯盟」,即是另一群網紅合理化瘋狂行為的稱號。出於家庭教育與正規教育的失敗,加上網絡自由與點擊率為王的時代觀念,畸變出一群為網絡而生的怪客。曾經有網遊商演邀請一名行為出位的「網紅」賣廣告,此舉與打開潘朵拉盒子無異,瘋狂行為竟然成為食物鏈最上層的安全保證。
「白卡」文化絕對不是一種靈魂的培養,更不是一種文化。這些荒誕的線上結合線下罪惡的狂歡何時能完?當我們的社會有正常的道德修復機制,宣揚正確價值觀,並且給予足夠公義的社會參與機會,這些挑戰社會底線、惡俗的偽瘋子不再需要通過扮演瘋子自證存在。
然而,另一種更可怕的行為,比如短視頻中鼓吹嘲笑唐氏綜合症患者,以其生活行為與表現為樂,或美其名以流量賺錢再養他們的種種口業者,在大數據之下、真理之門前面的我們,更要追問:我們究竟構建了怎樣的社會,讓價值觀畸形的團夥發展出一條邪惡瘋狂的營收渠道?
賞善、罰惡,我在過往的文章已說過,當影響公德的行為引起道德與法律夠狠、夠辣的雙重鞭撻,社會何愁不能大治。以流量作始終,輕則停權重則刪號,且看網上還有多少條瘋狂愚人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