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作為倖存者後代 我們有責任講述這段歷史」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主展館入口處的照片牆,擺放着截至2017年9月30日登記在冊的100位在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照片。當倖存者去世後,照片就會由彩色變為黑白。不到8年時間,照片牆上已有72張照片變為黑白,代表着72位倖存者已經離我們而去。
南京大屠殺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段難以磨滅的傷痛記憶,是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作為那段黑暗歷史的直接見證者,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多年來用飽含血淚的證詞,向全世界揭露了侵略者的殘暴行徑,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證據。
令人痛心的是,隨着歲月的流逝,越來越多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最小傳承人年僅10歲
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倖存者後代接過先輩的接力棒,肩負起傳承歷史記憶、傳播歷史真相的重任。自2022年開始,紀念館開展了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認定工作,迄今已向32位倖存者後代頒發證書。他們當中,既有倖存者二代,也有三代甚至四代。最小的傳承人于恬祥只有10歲,這位還在讀小學四年級的小朋友是倖存者薛玉娟的重外孫,他說自己從幼兒園開始就知道南京大屠殺,如今身為學校廣播站一員的他,準備在學校廣播中講述這段歷史,讓同學們都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南京大屠殺的經歷,母親記了一輩子,也講了一輩子。母親生前一直致力於傳播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她多次走進學校、社區,向人們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伍秀英今年1月10日去世,她的兒子羅嗣俊說:「作為倖存者後代,我們有責任把這段歷史向後代、向社會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