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配藥最多24周 醫管局3·24實行

公立醫院向病人一次過派發大量藥物被指過多,導致浪費,醫院管理局2023至2024年度藥物總開支高達131億元。為善用資源,醫管局決定分兩階段優化配藥安排,減少藥物浪費,第一階段由本月24日起,公立醫院每次向病人派發最多24星期藥物,第二階段於今年第四季起,退燒藥等「有需要時服用藥物」,每次配發8星期。
醫管局強調,即使配藥周期調整,但病人支付藥費不變,預期在新安排下可減少處方65%有需要時服用藥物、減少處方10%慢性病藥物。\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醫管局現時處方多於24星期的藥單,佔全年所有藥單約9%。為善用藥物資源,本月24日起,所有出院、專科門診及普通科門診病人,每次藥物配發期將不會多於24個星期。如病人獲處方多於這數量的藥物,醫管局會安排病人分期覆配相關藥物。醫管局總藥劑師崔俊明表示,若病人有特殊情況或行動不便,藥劑師會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處理,以保障患者的用藥需求。
退燒藥等每次發8周 第四季實施
崔俊明表示,大部分醫院可在本月24日實施新安排,醫管局轄下的七大聯網中,起碼有四間做得到。但較繁忙的醫院例如瑪麗醫院等,會根據人手、空間等配套情況,逐步配合。
被問及為何未能實行一次性配發8周藥量,崔俊明表示,24周只是初期目標,綜合考慮了患者的適應情況,藥劑部的工作量以及配套設施等多方面因素,三個月後會進行檢討,如果效果良好且各方面配套完善,將會考慮進一步縮短配發周期。
他又說,社區藥房配套和系統建設需時,醫管局藥房和社區藥房的系統打通亦需時,待社區藥房系統完善後,最終可實現8周配藥的目標。
「有需要時服用藥物」包括撲熱息痛、纖維素、化痰素和胃藥等,配發亦有新安排,若醫生在處方時未對藥物配發量做出特別指定,系統會自動將配發量設定為處方的25%。如有需要,醫生可按臨床需要調整實際配發量。
社區組織:措施合理 冀增彈性
醫管局亦計劃,今年第四季減少配發「有需要時服用」藥物,這類藥物將一次性配發8周藥量,需長期服用此類藥物的患者,則需每8周覆配。崔俊明表示,新措施實施後,預計可減少65%有需要時服用藥物及10%慢性病藥物的處方。目前難以精確估算可節省的金額,但以一間專科門診每日2500張慢性病藥物處方計算,每日約250人不覆配。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昨日向《大公報》表示,醫管局將藥物配發期縮短到24周尚可接受,但擔心對部分病人存在不便之處,雖然醫管局指會酌情處理特殊情況,但彈性安排的準則尚不明確,若不清晰,易引發患者間的爭議。他建議醫管局訂定清晰準則,明確不同情況的病人可配發的藥量。
彭鴻昌又說,將「有需要時服用藥物」的每次配發量減至8周,是合理做法,但殘疾人士等特殊患者,或因身體原因而需經常服用止痛藥,8周藥量可能不夠,頻繁回醫院補藥會增加不便。他期望醫管局盡快與社區藥房配合,便利患者就近補藥,還能獲得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