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霞:AI帶來機遇 小學應必修

  圖:理大高等研究院昨日舉辦首場以「DeepSeek及更遠的未來」為主題的「研究與創新公共論壇」。
  圖:理大高等研究院昨日舉辦首場以「DeepSeek及更遠的未來」為主題的「研究與創新公共論壇」。

  【大公報訊】記者唐雪婷報道: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高等研究院昨日舉辦首場以「DeepSeek及更遠的未來」為主題的「研究與創新公共論壇」。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環球事務)及電子計算學系教授楊紅霞指出,機遇與挑戰共存,人工智能並不會帶來失業問題,建議從小學開始將人工智能作為必修課,與時俱進。

  內地初創公司DeepSeek開發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顛覆了傳統人工智能模型訓練「演算力至上」的邏輯。楊紅霞於論壇中強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潛力,她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為醫療、金融、製造、零售物流、媒體和時尚等各行業領域帶來了龐大機遇,可應用於醫學影像分析、欺詐檢測、預測性維護、庫存管理、內容創作、設計及行銷等。」

  倡設AI融合模型項目

  楊紅霞指出,雖然當前的大語言模型在通用智能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在專業領域仍存在不足。她建議各領域專家共享數據,在DeepSeek等開源數據模型的基礎上,構建屬於自己專業領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

  她提倡建立一個生成式AI的融合模型項目(Model Fusion),即「基於模型的模型」(model of model)──Co-GenAI。該項目以低門檻、去中心化為核心理念,減少對大規模集中計算資源的依賴,解決專業領域數據難以共享的問題,徹底改變人工智能的發展,助香港和內地在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中佔據領先地位。

  對「地少人貴」的香港而言,發展生成式人工智能需運用大量GPU資源是一個挑戰。不過,楊紅霞認為,香港的優勢在於人才,各大學及機構內有不乏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包括醫療、能源等,若各界集中力量辦大事,共同解決生成式人工智能目前在專業領域內,面臨的高精尖數據短缺問題,則香港在發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仍有潛力及機遇。

  此外,在問答環節中還討論了人工智能是否會帶來大規模失業的問題,楊紅霞表示,歷史上的技術革命雖然可能帶來短暫的陣痛,但最終會創造出更好的職業。她指出,教育是擁抱人工智能的關鍵,建議從小學開始將人工智能作為必修課,如同數學、中文、英文,以便未來能更好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