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對照任務清單 衝刺「十四五」\馬浩亮
全國兩會閉幕,各項工作安排、發展指標正式敲定,為「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擘畫了清晰的總體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方向。「十四五」規劃,進入最後的衝刺期。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五年規劃,是「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之一。「十二五」開啟全面深化改革新時代,「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四五」起航中國式現代化……一個個五年規劃承前啟後,在國家發展歷程中留下了一座座里程碑。
對比「十四五」規劃的各項指標,有的已經提前超額完成。比如,按照規劃,202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提高到65%,糧食綜合生產能力6.5億噸(1.3萬億斤)以上。而在2024年,城鎮化率已達到67%,糧食產量首次躍上1.4萬億斤台階。「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到10%」的目標,也在2024年提前實現。
有的指標,則在今年的工作安排中「增高」「加碼」。「十四五」規劃提出,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新建、改擴建2萬所幼兒園。而在今年的工作安排中,正式提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科學技術支出預算增長8.3%,都在規劃基礎上確立了更高目標。
一系列鼓舞士氣、振奮信心、穩定預期的「硬核」指標,充分彰顯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底色、親民底色。既顯示了「十四五」以來,中國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令「家底」更殷實、發展更具韌性,同時也體現政府自我加壓、立軍令狀的責任擔當。
而「十四五」規劃中的川藏鐵路、深中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等世界級大型工程,或勝利完工,或有序推進,為國內統一大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暢通血脈、搭建骨架。
一年之計在於春。目標是行動的「指揮棒」。兩會進一步集思廣益、凝聚共識、統一思想,為衝刺「十四五」匯聚磅礴偉力,吹響總動員號角。在堅定信心的同時,亦應堅決扛起責任,聚焦需求不足消費不振、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就業增收面臨壓力等問題,對照任務清單,掛圖作戰,敢為善為,切實增強大眾的獲得感,為「十四五」畫上高質量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