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局研引入AI辨學歷真偽

  【大公報訊】記者盛德文、華夢晴報道:本港假學歷申請入學風波引人關注。昨日,一名30歲內地男子,用假學歷報讀中文大學的碩士課程,被法庭判囚3個月。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局)指,上年度揭發32宗假學歷申請,為近年來最高,局方料未來揭發的假學歷個案會持續上升。局方會定期與各院校分享查證學歷的方法,亦會研究使用人工智能偵測學歷真假。

  來自內地的30歲被告鮑俊揚,在2022年12月報讀本港中文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時,訛稱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被告2023年初獲中大取錄。去年4月,由於其學習表現欠佳,中大進行內部調查,並於去年8月報警,褫奪其入讀資格,被告9月16日從內地來港時被捕。被告在沙田裁判法院承認一項以欺騙手段取得服務罪,被法庭判囚3個月。

  評審局上月10日公布最新年報顯示,上年度收到共5763宗學歷評估申請,當中揭發32宗假學歷申請。評審局表示,未來當局亦會研究使用人工智能偵測學歷真假。

  另外,本港19間大專院校及機構成立的大學聯合電腦中心,已於去年底推出跨院校學歷證書認證平台,供院校及學生自行選擇使用。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參與院校可以將畢業生的學歷證明上載至平台,學生日後求職或求學時,可將電子學歷分享予相關人士,有助打擊偽造證書。

  《大公報》近月以電郵方式,向考評局查詢研發電子化成績核證方案的進展,及該方案是否與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驗證平台相若,惟截稿前未獲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