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一粟/中國政策清晰明確 贏得投資者青睞\谷運通

  港股和A股市場昨日上演大奇跡日,面對美股周一暴跌造成的衝擊,雙雙開啟低開高走模式,下午更藉「兩會」閉幕上衝,A股和恒生科指收市均錄得升幅。其實,港股自上月27日升破24000點後,波動已明顯加大。在之後短短的9個交易日內,已出現了兩次接近1500點的回落。雖然港股這次表現「驚為天人」,但畢竟過去一個多月累積不少升幅,獲利盤需時消化,預計大市短期仍然震盪整固為主,但不乏結構性機會。

  昨日中資股逆美股而行,少不了一些好消息加持,比如傳言中美兩國領導人最快下月會晤、多家大行發表東升西降的報告、內地「兩會」後推進刺激消費政策等。消息的傳播確實起到提振市場情緒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政策的穩定性,對投資者的影響更大。

  美國新一屆政府儘管上任不到兩個月,但推出的多項政策,如美國優先的關稅政策、激烈的削減政府支出、地緣政治等,無論對內政,還是國際秩序均造成極大的改變,當投資者被迫要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未來時,不安和焦慮會隨之而來。現時在美股市場出現的場景,對過去4年港股投資者來說,並不陌生。有財金分析員認為,如果特朗普回到舊有軌道,並且和聯儲密切合作,美股的調整可能已近尾聲了。問題在於,上述可能性有多大?

  大摩在周一的宏觀分析會議上指出,中美市場現時的述事已調換了位子,美國成為政策不確定性高的一方,新一屆班子政策搖擺,在關稅、移民政策、地緣政治等方面反覆無常,若政策繼續「先破後立」,衰退風險將提高。而中國政策的確定性強,「兩會」公布的政策符合預期,赤字率提升到4%,廣義赤字率擴張約2萬億元人民幣,儘管是溫和刺激方案,但贏得全球投資者興趣。

  內需消費股 靜待追落後

  在科技股取得近30%以上的升幅後,市場可能把目標轉向消費股。雖然消費者的信心和購買力需要時間恢復,但從過去經驗來看,去年低基數消費行業可能率先在第二季度復甦,下半年更多行業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