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心聲/病人憂頻繁取藥 輪候時間更長
大公報記者昨日走訪瑪麗醫院的藥劑部,了解病人對優化配藥安排的看法。有病人認為,每次配發24星期藥量的安排仍有再壓縮的空間,最重要是做好市民教育,在覆診時主動告訴醫生家中仍有剩餘藥物;有病人擔心調整配藥安排後,會增加醫院藥劑部工作量,影響輪候取藥時間增加。
慢性病患者、血科病人孫太向大公報記者說,經常到醫院覆診和抽血,醫生一般處方兩至四星期的藥量,她基本上都會食完,但有些止痛藥等「需要時服用」的藥物,由於醫生會開足量,導致有些少剩餘,「我見過有人一次拿到太多撲熱息痛藥,用不完就送給其他人,太不合理。」她贊成每次最多配發24星期藥量的安排。
血科病人陳小姐就認為,一次配發24星期藥量的安排仍有可再壓縮的空間,「每個病人的病情都不同,有些病人的病情可能有轉變要換藥,多餘的藥就浪費了。」她認為要做到減少藥物浪費,仍需做好市民教育,若有獲派發的藥物未用完,應主動告知醫生,避免重複開藥。
慢性病患者標叔每三至四個月就需到明愛醫院覆診取藥,他說每次為了取藥,都要輪候近兩小時,「等候的人太多了,每次都不夠座位,我真的等到很累」。他擔心當配藥安排調整後,病人需更頻密地回到醫院取藥,病人在藥劑部輪候取藥的時間會更長,他期望醫管局做好藥物派發工作,減少病人輪候取藥的時間。\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