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共享/創新重點在於發展「有用科技」\戈 峻

備受關注的全國兩會已經順利舉行。一如外界所料,今年兩會一大熱點就是科技創新。不論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講話,《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以及眾多部委官員、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發言都離不開科技。更重要是,兩會不單釋出中國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的強大決心,也明確指出要發展的創新科技,是要能實實在在轉化為生產力的「有用科技」。
今年春天,國產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橫空出世,人形機器人火遍大江南北,一系列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新受到社會高度關注,也成為今年兩會熱議的話題。3月5日下午,習近平主席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明確指出發展科技的重要性,「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又表示「抓科技創新,要着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清晰表明需要有整體大局觀去推動科技創新。
更重要是,習近平主席強調,「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這說明我們不單是要發展科技創新的「量」,更要發展科技創新的「質」,即是可以轉化的,能夠助力經濟發展,應用生活的「有用科技」。
中國科技企業崛起成趨勢
什麼是「有用科技」?外交部部長王毅在3月7日的兩會記者會上便提及,從當年的「兩彈一星」,到「神舟」、「嫦娥」,再到5G、量子計算、還有DeepSeek,都是「可用有用」的科技,因其能轉化至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讓中國科技創新不斷突破想像,讓國家科技強國之路越走越寬。
從兩會熱議討論,可說中國科技企業崛起已成趨勢。首當其衝的原因,國家現在大力培育創新產業、未來產業,重視新質生產力,講求高質量發展。在政府大力推導下,必然會有一批創新企業能夠冒起來。
第二個重要點是創新人才,創新科技民企帶來的是更多市場化發展機會,也推動更多創新研究機構建設,無論是國內培養人才還是海歸回來的人才,都能有更多機會迅速把他們創新成果商業化、產業化,讓更多創新企業能脫穎而出。
第三點原因,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點是,中國現在創新大環境已經非常成熟,從研發、生產、甚至是應用場景,整個產業鏈齊全完善,要知道創新科技成果要產品化,更甚是量產化,過程相當複雜。為什麼蘋果要將iPhone的生產線放在中國,就是因為中國的製造能力非常強。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說過,其研發人形機器人,生產一個的成本可能要6萬美元,但在中國生產的話,其成本僅約2萬美元。從這些例子可見,創新科技成果要實實在在轉化為生產力,成功商品化,中國在這方面是佔有優勢。
大力支持民企發展
另一個可以讓企業家在發展科技時感到實在的因素,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護。我們都知道,過去常有不法商人,市場流行什麼就盲目模仿、跟風炒作,擾亂市場秩序,阻礙正規企業發展。早前,國家知識產權局依法駁回惡意搶註DeepSeek等63件商標註冊申請,更點名某生物科技公司竟在45個商品服務類別中提交54件相關商標,暴露出「蹭熱點」牟利的投機心態。知識產權局此舉,可說是大快人心,也讓企業安心。
此外,2月在北京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直接點出民營企業面臨的痛點:融資難、進入壁壘高、稅費負擔重,並相應地提出了減稅降稅等解決方法,例如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50%,擴大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支持,清理隱性歧視政策,都可說是實實在在支持企業發展科技措施。
冀《民營經濟促進法》盡快出台
座談會舉行之後,最高檢表明要加大對「同案不同罰」、「小過重罰」的檢察監督,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得到公平一致保護;最高法也公布6宗企業名譽權司法保護的典型案例,目的也是為民企打造一個安心經營的法治市場。
下一步,企業家最期盼的是《民營經濟促進法》的盡快出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已表示,今年要推進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的立法工作,相信屆時肯定會進一步提振市場的信心和情緒,企業家能更實實在在發展。
(作者為天九企服董事長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