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機制/IPO改革諮詢 業界倡提高回撥觸發條件

  左圖:港交所推出新股結算平台FINI後,新股超購額急增,令回撥機制更加容易被觸發。業界建議調整觸發條件。右圖:香港保薦人主管協會昨日成立,創會會長鄧澔暐(中)表示,新股回撥機制多年來行之有效,贊同需要根據市場情況作出優化。
  左圖:港交所推出新股結算平台FINI後,新股超購額急增,令回撥機制更加容易被觸發。業界建議調整觸發條件。右圖:香港保薦人主管協會昨日成立,創會會長鄧澔暐(中)表示,新股回撥機制多年來行之有效,贊同需要根據市場情況作出優化。

  港交所在去年12月就IPO市場改革展開諮詢,其中散戶分配上限由現行的50%降至20%,引起市場爭議。香港保薦人主管協會創會會長鄧澔暐表示,新股回撥機制推出20多年來行之有效,贊同需要根據市場情況作出優化,但認為直接削減公開發售佔比難以解決問題,甚至有機會造成混亂。他建議,可相應提高回撥機制的觸發條件,並為基石投資者認購部分設定上限。\大公報記者 蔣去悄

  新股結算平台FINI推出後,新股超購額急增,令回撥機制更加容易被觸發。近期已有數隻新股超購逾5000倍,其中草姬集團(02593)以6082.63倍問鼎2024年「超購王」,月初上市的蜜雪集團(02097)更獲1.8萬億孖展申購,躋身港股歷來凍資王。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早前提醒,IPO超購「含金量」或已不如從前。

  建議基投認購設上限

  市場關注FINI推出後的新股超購情況,此外亦有消息指,若投資者分別憑香港身份證和內地身份證在不同券商開戶作「重複認購」,或導致FINI無法作出識別。鄧澔暐指出,重複認購問題一直存在,暫時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案,但相信並非導致超購水平誇張的主要原因,關鍵在於融資成本大減,令投資者能「頂頭槌飛」、「食全餐」。

  港交所在諮詢文件中提出,將公開發售的回撥上限降至20%,或者將初始份額設定為至少10%,並取消回撥機制。鄧澔暐建議,港交所可大幅提高回撥機制的觸發點,例如將觸發條件由超購倍數的15倍至100倍分別擴大10倍,若要具體落實,宜進行數據分析,相信由港交所負責。

  諮詢文件並提及分階段解禁基石投資者股份。鄧澔暐認為,該舉措無可厚非,因基石投資者本身已承受一定風險,不過可考慮對基石投資者認購的股份設定上限。

  香港保薦人主管協會成立

  香港保薦人主管協會在昨日成立,旨在提升香港資本市場的國際地位、促進保薦人專業水平。鄧澔暐表示,協會成立後有兩大重點工作,為向港交所最近發表優化首次公開招股市場定價及公開市場的諮詢文件,以及證監會及港交所去年公布優化上市公司的上市申請流程的落實情況,提出建設性的行內意見。

  談及創會初衷,鄧澔暐表示,首先是為從業者提供一處交流平台,並從專業角度作出分享,此外協會的6位創會會長和幾個榮譽顧問所屬公司過去曾幫助超過170間公司上市,相信協會的聲音有一定代表性,又指部分小型保薦人公司未收到港交所諮詢,因此更加需要借助協會發表意見。

  鄧澔暐指出,香港金融市場的持續發展有賴於上市保薦人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質素,通過協會的成立,上市保薦人行業將進一步規範化,為投資者和上市公司提供更優質的上市輔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