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外資機構看好中國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外資機構看好中國消費潛力持續釋放。圖為早前消費者在北京一商場內選購手機產品。 資料圖片
●外資機構看好中國消費潛力持續釋放。圖為早前消費者在北京一商場內選購手機產品。 資料圖片

  消費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今年全國兩會,消費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多次提及,這一關鍵詞也受到外資機構的密切關注。多家外資機構表示,隨着中國提振消費的政策「組合拳」落地,今年中國消費潛力料持續釋放。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放在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首位,並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德意志銀行中國消費行業首席分析師徐靜表示,從中可看出國內消費將成為今年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之一。

  去年,「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激起新能源汽車、家居產品等各領域的消費熱潮。今年,「以舊換新」繼續被視作刺激消費的一項重要抓手。根據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中國將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人民幣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這一資金規模較去年增加一倍。

  徐靜觀察到,今年國家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力度有所加大,消費者享受補貼的品類範圍將進一步擴大。與此同時,在運動服飾、餐飲、旅遊、家裝等多個消費品領域,地方政府補貼力度有所提升,這些措施將進一步釋放消費增長潛力,促進內需。

  政策支持下居民消費傾向有望提高

  消費政策「加力擴圍」的同時,中國還努力在消費者的「錢包」上做好文章。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圍繞提振消費提出了有力措施,包括「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完善勞動者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中國指出,今年中國將促消費與惠民生緊密結合,更加重視提升消費能力,增進民生福祉,形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政策支持下居民的消費傾向有望提高,從而促進消費潛能進一步釋放。

  五部門部署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

  提振消費,離不開良好的市場消費環境和氛圍。近期,中國五部門部署開展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通過提出強化消費糾紛源頭解決、整治市場交易環境等措施,着力破除消費者反映突出的痛點難點問題,提振消費信心、激發市場活力。此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優化營商環境也有不少着墨,如提出「從放寬准入、減少限制、優化監管等方面入手,擴大健康、養老、託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務供給」等。

  畢馬威中國分析指出,改善消費環境,增加優質供給,將有助於釋放多樣化、差異化消費潛力,進一步推動消費提質升級。

  消費和經濟預期緊密相關,今年宏觀經濟繼續為提振消費提供強有力支撐。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目標定為「5%左右」,這是中國自2023年起連續三年維持這一安排;今年中國還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等。在星展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紀沫看來,這些措施向外界傳遞了更積極、更鮮明的政策信號,有力提振了消費者、企業家、外資機構、投資者乃至整個市場的信心。

  展望未來,不少外資機構已向中國消費市場前景投出「信任票」。今年麥當勞在中國預計新開1,000家餐廳;賽百味也計劃未來在華每年新增300至500家門店。與此同時,今年以來,特斯拉、雷克薩斯、大眾等一批跨國車企亦動作頻頻,「重倉」中國市場。透過外資投資風向可見,龐大的中國消費市場依舊是吸引外資的強大「磁力場」。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