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的「新農經」 科技賦能 瘦土出金

●青海互助縣冷涼蔬菜豐富了香港市民的「菜籃子」,更鼓起了青海農民的「錢袋子」。圖為小朋友在農田嬉戲。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青海互助縣冷涼蔬菜豐富了香港市民的「菜籃子」,更鼓起了青海農民的「錢袋子」。圖為小朋友在農田嬉戲。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六盤水山海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世瑤。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六盤水山海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世瑤。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我們恩施黑豬肉最遠賣到了新加坡。」「去年草莓種植帶動了全村1,000餘人發展。」「青海冷涼供港蔬菜基地人均純收入2萬元。」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做好「土特產」文章,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連日來,「鄉村振興農民增收」成為兩會熱議的話題,同時多位來自農業農村一線代表委員分享的「新農經」,通過科技賦能,解鎖農業生產「新密碼」,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香港文匯報記者李陽波、王珏 兩會報道

  3月仲春,萬物復甦。位於貴州六盤水市鐘山區中箐村的草莓種植基地處處春意萌動,大棚內泥土芬芳,一枚枚紅彤彤的草莓散落在綠葉藤蔓間,瞬間給人一種置身詩意畫卷中的甜蜜之感。然而8年前,這裏卻與如今有着天壤之別。中箐村位於「貴州屋脊」、烏蒙山腹地,海拔高、耕地少、土地破碎、土壤貧瘠,喀斯特山地中發展傳統農業,讓當地很多農戶往往辛苦勞作一整年,卻收穫不了多少。

  「草莓博士」探索輪作模式增收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六盤水山海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世瑤繼續聚焦鄉村振興、農民增收。8年前,從中箐村走出來的大學生李世瑤,在完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學業後返鄉創業。「我們這裏雖然是山地,但我相信在科技賦能下,瘦土也能出金,高原也能致富。」結合當地獨特的氣候和土地特點,李世瑤最終從草莓入手作為破題產業。他運用專業所長,用良種、良法賦能傳統農業,通過不斷實驗終於探索出「草莓+西瓜+鮮食玉米」輪作模式,並成立合作社帶領鄉親們一起增收,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草莓博士」。

  如今中箐村種植合作社已經從5個大棚擴展到51個大棚,他們種植的紅色奶油草莓、粉色玫瑰香草莓,以及水蜜桃味白草莓,具有產量高、品質好、早熟的特點,還有入口即化的霜淇淋西瓜,很受市場歡迎,最好能賣到80元(人民幣,下同)一斤。而跟着李世瑤一起種植草莓的50多戶村民,大部分都從種植玉米土豆時年收入五六百元,到現在直線上升至三萬元左右,2024年更是帶動全村1,000餘人發展。李世瑤說,通過技術賦能傳統農業,給鄉親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這是他現在最開心的事情。

  冀AI助力現代農業發展

  「丘陵山區省份農作物耕種收的綜合機械化率剛剛過半,山地農機是一大短板。」李世瑤在今年的建議案中提出,加大適用丘陵山區小型、多功能、智能化農機具研發、生產和推廣,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讓有設備、有技術的專業農機隊伍更好服務鄉村產業發展。相信有了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農民種地更輕鬆、土地產出效益更高。

  另一方面,隨着AI的廣泛應用,李世瑤也希望能通過AI賦能農業碰撞出全新的火花。「可以說,種地這門學問,正在被AI重新定義。AI助力現代農業發展,通過大數據分析,幫助村鎮找準特色發展方向。」李世瑤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比如在種植決策方面,鮮食玉米選種是選白色的、紫色的,還是甜的、糯的?AI都可以精準解析市場需求、消費者偏好,即時追蹤農業前沿動態,讓田間地頭對接最新技術。最終實現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必能牢牢地將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裏。

  蔬菜種植戶人均純收入2萬元

  青海是內地重要的供港菜基地,當地出產的高原夏菜色澤鮮亮、口感脆嫩、營養豐富。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委書記王國棟接受香港文匯記者採訪時介紹說,互助縣種植的供港蔬菜品種豐富,包括苦菊、生菜、菜薹、紅筍、荷蘭豆等,今年還將會有西洋菜、多彩南瓜等12個新品種進入香港市場。根據相關計劃,未來青海省枸杞、冷水魚、藜麥、青稞、蜂蜜、沙棘等更多綠色有機農產品,也將陸續進入香港市場。

  供港蔬菜產業使得當地種植戶收入直線上升,亦讓王國棟十分開心。「供港蔬菜產業不但為香港市民提供了高品質蔬菜,也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引擎』,更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王國棟指出,目前,青海省「供港澳」蔬菜從業人員約5萬人,互助全縣蔬菜種植從業人口約2.3萬人,人均純收入2萬元左右,產業全年聯農帶農超過50萬人次。

  將續擴供港菜基地規模

  如今在供港蔬菜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基礎上,互助縣又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下一步,互助縣將繼續擴大供港蔬菜基地規模,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提升蔬菜種植技術水平,推動高原冷涼蔬菜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王國棟表示,供港蔬菜產業是一條充滿希望的發展之路,相信在青港兩地共同努力下,供港蔬菜產業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為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作出更大貢獻。王國棟也誠摯地向香港各界朋友發出邀請:「我們供港蔬菜基地藍天白雲觸手可及、伸手可摘,邀請廣大香港朋友們有機會到互助摘一朵白雲、採一把蔬菜、品一頓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