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港科研成果轉化潛力大升

●一款由大灣區企業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在表演舞蹈。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一款由大灣區企業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在表演舞蹈。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寶儀 廣州報道)《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10日正式對外發布,從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優質企業、應用場景、產業集聚、重點項目、數據要素、開源創新生態、引育人才、投融資、標準體系、交流平台、監管機制12個方面,支持產業創新發展。有研究產業經濟的專家指出,新措施將進一步強化廣東「製造業當家」的優勢,助力相關產業、企業轉型升級,使廣東實現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先進智造基地的轉化。在此過程中,香港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在成果轉化方面的潛力將大幅提升。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12條措施聚焦智能機器人、高端裝備、智能汽車等未來產業,並在全鏈條和應用場景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實現智能與製造的結合,既能讓人工智能落地,也可以使製造優勢轉化為「智造」優勢。另一方面,新措施通過核心技術攻關重投入、對國家級重點項目配套獎勵「一事一議」、省市聯動與市場化機制結合等方式,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對硬科技的長周期投資,有利於廣東相關產業、企業的轉型升級,使廣東從「世界工廠」轉化成為世界先進智造基地。同時,核心芯片、智能軟件、算力產業等這些人工智能要素的集中攻關,也可以大大提升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此過程中香港同樣大有可為。彭澎指出,香港不少高校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潛力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如今隨着各個香港高校與內地合作在珠三角建立校區、分校,未來與廣東製造業的整合更加便利,也更利於科技成果轉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