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專家:要以精細化數字化應對市場變化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費 全方位擴大內需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促進消費和投資更好結合,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從今年春節期間消費情況來看,服務消費、體驗式消費異軍突起,逐漸成為一種受歡迎的消費方式。專家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當前消費模式正處於分化的關鍵階段,人們對消費的需求變得更為挑剔,亦更注重感受和價值,而消費型企業需提升精細化運作、創新和數字化能力,以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
過去一年,中國消費市場在復甦之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餐飲、旅遊、文化娛樂等行業逐漸回暖,尤其是春節期間的熱鬧景象更是讓人看到了消費市場的韌性和潛力。然而,復甦的背後,挑戰依然不容忽視。居民消費態度謹慎,儲蓄意願增強,以及部分消費場景的老舊、消費企業的轉型未完成等問題,使得消費市場的復甦有待加強。然而,這些有待彌補之處也透露出巨大的發展潛力,給人以希望和信心,暗示着未來的成長空間。
體驗式消費取代商品消費
「今年春節假期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消費趨勢變化,商超裏的年貨大禮包也許仍然停留在貨架上,但體驗型消費,如電影和旅遊等領域則表現亮眼,尤其是內地旅遊市場,人們的出行熱情依然存在,意味着大家開始注重享受這些體驗。」羅蘭貝格合夥人嚴威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今年人們的春節消費行為開始站在一個分化的起點上,消費者對於服務消費的需求逐漸上升,同時,體驗型消費也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方式,這些都預示着消費不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商品消費。
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博士持有同樣觀點,她告訴記者:「目前消費趨勢正在按照從線下到線上,從物質到精神的趨勢在發展。」即消費正逐漸從單純的物質需求轉向更深層次的精神追求。這一趨勢的興起,反映了人們對生活品質和精神滿足的重視。
春節電影票房大增 跑贏餐飲業
消費者對服務和體驗的追求,可從一組春節消費數據窺得。據文旅部數據,春節8天假期,內地出遊5.01億人次,同比增長5.9%;內地出遊總花費6,770.0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0%。另據國家稅務總局發布數據顯示,春節假期,旅遊相關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7.5%,休閒觀光活動、公園景區服務、遊樂園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81.9%、59.5%、14.1%,民宿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6%。電影方面,貓眼研究院發布的《2025春節檔電影數據洞察》顯示,2025年春節檔總票房為95.10億元,同比增長18.6%,觀影人次達1.87億,同比增長14.7%,雙雙刷新春節檔票房和人次紀錄。和服務深度綑綁的餐飲業方面,據商務部商務大數據監測,春節期間,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4.1%,其中假期前4天(1月28日至31日),重點監測餐飲企業營業額同比增長5.1%。
注重精神享受 體驗高端服務
記者採訪一些消費者發現他們現在更注重為精神享受買單。李先生告訴記者,他和朋友在春節期間選擇了溫泉度假村,享受了定製的按摩和養生課程。他表示:「以前春節多是應酬和聚會,今年想要過一個不一樣的假期,體驗了一下高端服務,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身心都得到放鬆。」張小姐和家人選擇了雲南的深度遊,不僅遊覽了經典的景點,還體驗了當地的民俗活動和美食文化。她表示:「雖然價格相對較高,但這次旅遊的體驗非常豐富,感覺更接近當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