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推動「一帶一路」創新發展

  梁海明 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

  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香港被賦予「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新任務,且被置於「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之前,凸顯其重要性。這不僅意味着香港應進一步發揮國際化優勢,更強調了國際交往的範圍必須擴大,不能僅局限於傳統歐美等西方國家,而應積極拓展至「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包括東盟、中亞、中東、非洲及全球南方等新興市場,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香港發展新動能。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樞紐和區域航運中心,長期以來在全球經濟體系中佔據重要位置。當前,國家正加快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香港的國際化優勢更應與國家戰略需求相契合,需要充分發揮橋樑作用,積極促進內地與世界各國的經貿、金融、科技、文化等多方面合作。尤其是特朗普重掌白宮、再次揮舞關稅大棒的背景下,中美關係可能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香港更需要在挑戰中尋求機遇。

  善用既有優勢聯通世界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不僅是香港拓展國際市場的重要合作夥伴,更是創科人才的重要來源。近年來,東盟、中東、中亞等地的科技創新發展迅速,大量優秀的AI、大數據、金融科技及生物科技人才湧現。香港須更主動、深化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科技合作,吸引這些國家的高端人才,推動香港創科產業發展,增強競爭力。同時,香港應充分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吸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企業來港上市、發債,為這些企業提供拓展全球資本市場的橋樑,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樞紐和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地位。

  相比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他城市,香港擁有世界級的高校、科研機構、國際化的法律體系和金融支持體系,能夠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創科人才提供更加優越的科研環境和創業機會。而且,通過吸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企業在港上市及發債,香港不僅能夠為這些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也能為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多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新機遇。同時,這種合作模式將吸引更多高端科技企業和創新人才落戶香港,形成科技與金融的良性循環。

  深化「一帶一路」科技合作,不僅能幫助香港吸引全球頂級人才,也能通過金融服務的全球化,助力「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進一步拓寬香港的國際合作渠道,提升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此舉不僅能夠推動香港經濟和科技的高質量發展,還能進一步強化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定位,形成以科技和金融為核心的差異化競爭優勢,鞏固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橋頭堡的重要角色。更為重要的是,香港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可借鑒全球主要國際組織總部的布局經驗,探索打造面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國際合作樞紐。

  吸引國際組織落戶香港

  當前,除了美國紐約、華盛頓特區之外,全球主要國際組織總部還高度集中於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和日本的東京,這些城市通過提供財政支持、政策優惠、便利的辦公環境及良好的生活配套設施,成功吸引了大量國際機構落戶。例如,東京已吸引超過39個國際政府組織和400多個非政府國際組織,而布魯塞爾則是歐盟及北約等眾多國際組織的所在地。香港可以結合自身優勢,學習這些成功經驗,採取以下多個措施,吸引「一帶一路」相關國際組織和企業在港設立區域總部或研發中心,進一步推動香港在國際合作和區域發展中的獨特作用。

  其一,特區政府可在西九文化區和北部都會區劃出專門區域,作為「一帶一路」國際組織的辦公基地,重點吸引東盟、中亞、中東、非洲等地區的國際經濟合作組織、金融機構、商貿聯盟、科技合作中心等落戶香港。通過這一舉措,香港可以成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國際交流中心,進一步提升自身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

  其二,香港可考慮設立「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中心,鼓勵「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科技機構、初創企業、研究機構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或研發中心,推動國際科技合作,並通過政府資助計劃、投資基金等方式,吸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AI、大數據、綠色科技、生物科技等高端人才來港發展。

  吸引高端人才來港展拳腳

  其三,促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合。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內最國際化的城市,具備成熟的法律體系、金融制度和基礎設施,能夠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提供理想的國際組織運營環境。推動相關國際組織落戶香港,不僅能促進「一帶一路」國家與大灣區的經貿、科技、文化交流,還能帶動大灣區整體經濟發展,增強區域競爭力。

  其四,強化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國際金融機構的設置往往決定了全球金融規則的制定權。香港若能吸引更多「一帶一路」相關的國際金融、經濟組織進駐,甚至推動創建新的國際金融機構,將有助於提升中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影響力,同時進一步強化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功能,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最後,香港經濟當前面臨挑戰,吸引「一帶一路」相關國際組織進駐,不僅能帶來高端人才和資金流入,還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推動法律、會計、金融、諮詢、科技等高端服務業發展。例如,東京和布魯塞爾的國際組織及相關人員超過10萬人,為當地經濟貢獻了可觀的收益。香港若能借鑒這一模式,將有助於推動其經濟轉型升級,進一步鞏固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

  為實現這一目標,香港特區政府應加強政策引導,進一步向國際社會說好香港故事,創造更加有利的營商和科研環境,包括提供稅收優惠、設立專項基金支持「一帶一路」相關企業和機構在港發展,並推出針對高端人才的落戶政策,吸引更多國際科技精英和企業選擇香港。同時,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可考慮通過加強對香港國際交往的支持,在多邊外交場合和國際組織中為香港爭取更多展示和合作的機會,推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與香港的深度合作。

  助力全球經濟格局重塑

  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是香港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然而,這種「國際」不應僅局限於歐美,而應積極拓展至「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香港應借鑒東京、布魯塞爾的經驗,制定系統性的國際組織吸引政策,打造「一帶一路」國際組織總部區,並設立科技創新合作中心,提升國際影響力。香港把握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深化國際交往合作,不僅能繼續保持獨特的國際地位,更能在全球經濟格局重塑的過程中,為國家和自身發展贏得更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