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創科文化氛圍 以政策資源聚才


● 去年9月在北京舉辦的服貿會上展出的人工智能骨科手術機器人。 資料圖片
● 去年9月在北京舉辦的服貿會上展出的人工智能骨科手術機器人。 資料圖片

● 在服貿會上展出的手功能康復外骨骼機器手。資料圖片
● 在服貿會上展出的手功能康復外骨骼機器手。資料圖片

  香港科技大學在創科領域的人才產出成績不俗,大火的DeepSeek核心成員之一就來自港科大。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葉玉如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創新是科大的DNA,港科大從創校已經對創新有清晰定位,「起步早、對自己要求高。」多年來,已經形成了一個創新科研文化。香港在創科方面起步不算早,但她認為,香港一定有機會,「我們要有信心,建立生態圈、文化需要時間,人才匯聚後,文化氛圍慢慢就形成了。」

  30多年前從美國回港,朱葉玉如經歷了香港創科環境翻天覆地的轉變,「開始香港科研(發展)很初期,科研經費不多,後來慢慢增多。」當時香港科研人才亦遠不及現在多,「當時我們拿經費成功率超過90%。」後來,情況逐漸發生改變,投身創科與研究的人愈來愈多。

  「科大就有好多好成功的例子,我自己都覺得很驕傲,有學生讀研究生就創業,有藥廠要和他們合作。這些事如果30年前我剛回港的時候問我,我也會想『得唔得㗎』,但現在見到這麼多成功的例子,我有信心。問我香港行不行,我就話一定行,科大就是一個成功例子。」朱葉玉如說。

  一流會吸引一流 頂尖人才重事業

  香港對創科的投入沒有止步,希望吸引更多的國際頂尖人才。身為國際頂尖人才的朱葉玉如點出了關鍵:「最頂尖科學家最需要collaborate(共同協作)的環境,一流人才會吸引一流人才,要吸引他們,我們自己要做好才可以。哪裏可以讓他們的科研做得更好,他們自然就會去。」同時,難得的頂尖人才對自己的事業發展是很重視的。成功需要資源、優秀學生、政府支持科研的政策等。

  港科大是香港面向國際「搶人才」的主力之一,朱葉玉如認為,香港是可以集中國際人才的好地方,港科大也可以作出貢獻,「我們會落足嘴頭,好多想請的教授我會親自見,分享自己當年的經驗。」面對還在考量的人才,港科大更會提出短期訪問等彈性的吸引人才政策,增加他們認識香港的機會。

  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近日宣布削減科研經費的新政策,以節省聯邦政府開支。朱葉玉如直言,如果削減經費,對科研一定有影響,認為這是吸引人才來香港的好時機。「我們國家就算經濟發展面對挑戰,也都一直支持基礎研究和創科,香港也是。」

  ●香港文匯報記者 柴婧 兩會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