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與藥廠議價 減引進新藥成本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洪澤楷)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表示,除了分兩階段推出新的配藥措施以減少藥物浪費外,醫管局未來亦會透過不同措施開源節流,令可調用的資源增加,藉此引進更多新藥物,更精準地幫助有需要病人。其中,醫管局會透過「成本評估小組」積極與藥廠議價,盡力減低引入新藥的成本和價格,長遠不排除調整藥物收費水平。鄧耀鏗說:「針對專利藥物,小組會積極向藥廠爭取最好的價錢,同時會加強統一採購非專利藥物的策略,增加競爭者,令其價錢回到合理水平。」

  至於討論多時的調整公立醫院藥物收費水平,鄧耀鏗指,已向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提交不同建議,「如果病人可以付出多一點的話,最終醫管局的資源或藥物名冊,可幫助更多最有需要的病人,癌症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他舉例說,近期一款治療腸癌末期的藥物因被納入藥物名冊,對中產病人幫助極大,「一些中產病人收入水平未跌入安全網,之前藥物又未納入名冊,治療費動輒10萬元至20萬元,病人知道所患的是末期癌症而不捨得花費巨額醫治,寧願把錢留給家人。」

  他指出,如能與藥廠「傾出一個很合理的價錢」,該藥又同時被納入藥物名冊內,意味中產病人也能以每單位藥物15元的費用購買,「相信好多人會選擇去醫治,有助增加存活率。」

  公院藥費有調整空間

  醫管局總藥劑師崔俊明指出,現時公立醫院的藥物,香港特區政府的藥費資助率高達92%。他舉例指出,新加坡政府對於標準藥物名單及癌症藥物名單兩類藥物,補貼上限僅75%,餘費則由市民透過醫療保險與公積金中的保健儲蓄方式支付 ,新加坡政府亦會根據病人的收入水平調整資助額,例如高收入者可能只資助50%,「與香港不論病人收入多寡、一律收取每單位15元的做法有所不同。」

  他亦認為,公立醫院的藥物收費水平有調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