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諫議】國家開啟科技創新大時代 香港把握融合發展新機遇

  鄧 飛 特約評論員

  全國兩會勝利閉幕。今年兩會,處於極不平凡的歷史節點,美國對華發動關稅戰、世界變局加速演進;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航空航天等新賽道開啟中美科技新競爭,世界科技競爭加劇;同時國家處於新時代發展的新方位。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國家「十五五」規劃編制之年。正因如此,今年兩會,「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熱門話題,據媒體報道,內地人工智能DeepSeek根據兩千多篇兩會報道,總結出4個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分別是發展、創新、科技、產業,提及頻次最高的3個行業是人工智能、智能製造和生命科學,之後緊隨的創新產業包括新能源、數字經濟、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生物製造和量子技術。香港要學習好兩會精神,洞察國家發展大勢,主動作為、提前布局,在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增強香港發展動能。

  國家前瞻布局創新科技新賽道

  正如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陽所說,「我們要抓住這次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機遇,使我們的數字技術與中國製造的優勢、市場規模的優勢能夠充分結合,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廣泛應用,努力讓人工智能真正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人工智能可為教育賦能,「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貫穿着科教興國精神的主軸,國家正朝着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的目標繼續砥礪進發。

  綜觀兩會公布的數據,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及綜合國力均持續增強;未來的產業重點包括培育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並加快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培育一批既懂行業又懂數字化的服務商。在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方面,會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並會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支持政策和市場服務,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這都表明國家有決心、有能力實現從「製造大國」到「智造強國」的歷史性跨越。

  政府工作報告就民營經濟發展提出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並強調將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堅決防止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政府要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用服務的暖心增強企業的信心等。在全球科技競爭新形勢下,中國的體制優勢托舉民營科技企業脫穎而出,顯示在中央領導之下,國家的高質量發展已進入全新階段。

  香港發揮優勢服務創新產業前景闊

  國家始終關愛、支持香港,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要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李強總理又提及「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在「一國兩制」之下,發揮香港國際化的優勢,配合國家整體戰略,是香港不可推卸的義務和責任。國家「十四五」規劃為香港提出「八大中心」定位,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香港要打造「三中心一高地」,還有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等重要任務,都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當前,科技發展迎來大時代大機遇,香港擁有世界級的高等教育機構和科研環境,以及與國際接軌的法律和金融體系,這些優勢為香港在新時代的科技競爭中大展宏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發展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香港也應繼續發揮其獨特優勢,為國家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貢獻力量,並繼續做好「超級聯繫人」與「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吸引更多外國專家學者來港交流合作之餘,同時加強灣區協同發展,促進產學研協作、技術轉化、教育資源共享等,助力國家創新產業發展。

  無論從更高的歷史維度與更寬的國際維度,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前景亮麗。特區政府應該更加積極有為,提前布局,展示更大的主動性,發揮優勢,積極參與國家「十五五」規劃的編制,為香港未來的發展前瞻布局,服務國家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