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樽回收「廢變寶」 學童盼人人身體力行

●頒獎典禮昨日舉行。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頒獎典禮昨日舉行。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學生代表向特首夫人送贈環保花盆。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學生代表向特首夫人送贈環保花盆。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獲獎學生馮芷恩。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獲獎學生馮芷恩。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仁愛堂✕懲教署玻璃樽回收環保教育計劃」昨日舉行頒獎典禮,計劃旨在教育及提高學生對玻璃樽回收的環保意識,並推廣支持在囚者更生。參與計劃的學校會在校內設立玻璃樽回收桶,再由承辦商專門回收及處理,再送往懲教署製成環保玻璃砂產品。計劃亦在中小學舉辦比賽,邀請同學設計環保標語。有獲獎者認為,回收是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希望活動能影響身邊的家人及同學,身體力行增加回收。

  該計劃今年初舉行,仁愛堂旗下15間中小學及幼稚園參與,涉約3,500人。有關學校會在校內設立玻璃樽回收桶,以作循環再造,部分玻璃樽回收後被製成環保花瓶,再送予學生創作成獨一無二的作品,體驗「變廢為寶」的完整循環。

  同時,仁愛堂亦舉行環保標語設計比賽,特首夫人李林麗嬋出席活動並為獲獎者和相關機構頒獎。小學組獲獎者馮芷恩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其標語與水資源相關,得知獲獎後非常興奮,「有時候看到同學在學校浪費食水,希望改善這種情況。」她認為,環保是每個人的責任,平時亦會在能力範圍內回收膠樽、玻璃樽等。

  懲教署署長黃國興在頒獎禮致辭時表示,計劃最後製成的創意環保花樽、花盆將會擺放在本周五(14日)至23日在維園舉辦的香港花卉展覽上展出,「這些色彩繽紛的花盆不僅為花展增添活力,也可以向廣大市民宣揚支持環保和更生的信息。社會大眾的支持是在囚者更生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