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特朗普關稅影響或遠超任期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推出一系列關稅措施,經濟學家擔心,特朗普的關稅影響的持續時間,將遠遠超出他的任期。

  貿易爭端可持續數十年

  《華爾街日報》指出,2002年,美國時任總統布什為保護陷入困境的國內鋼鐵業,對鋼鐵產品加徵關稅,這提高了汽車零部件等鋼鐵業用戶的成本。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經濟學教授考克斯表示,儘管這些關稅在翌年取消,但之後受影響企業的產品在海外的競爭力下降,企業蒙受損失,就業崗位亦消失,在布什政府的關稅取消後的5年內,這些影響一直揮之不去。

  報道稱,特朗普對主要貿易夥伴打打停停的關稅戰,在現代史上沒有先例,但過去仍可借鑒。先前從半導體、木材到雞肉,均曾爆發各種貿易爭端,有時甚至持續數十年之久,擾亂國際市場,推高消費價格。在推行這些政策的領導人中,沒有哪一位像特朗普這樣讓自己的政策議程如此傾向保護主義,他的措施涵蓋眾多產品,從墨西哥啤酒、中國製造的玩具到加拿大飛機。經濟學家擔心,特朗普的做法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其影響持續時間將遠超出他的任期。

  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教授歐文稱,從歷史上看,美國政府之前的進口關稅舉措都有具體目標,前總統里根時代對日本半導體加徵的關稅,旨在保護美國科技行業抵禦強大競爭對手的衝擊。1971年,在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出口巨頭同意提高本幣匯率後不久,時任總統尼克松便結束短暫的全面加徵關稅政策。與過去數十年的許多貿易爭端不同,特朗普政府對外國商品徵稅給出的理由是互相矛盾,這表明未來貿易戰可能是無休止,「現在的問題是不清楚對其他國家的要求是什麼,這種升級來得突然且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