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透視/以「真」破題 以「實」落筆\鄭曼玲
11日,2025年全國兩會將落下帷幕。回溯這時間緊湊、議題豐富的八天議程,敦本務實的會務安排讓人印象深刻,代表委員們「真提出問題、提出真問題」的議政風尚更讓人耳目一新。這場春天裏的政治敘事,正以刪繁就簡、去蕪存菁的筆觸勾勒出新時代的作風圖譜,將治國理政的宏大敘事細化為可觸摸、可驗證的民生刻度,讓中國式民主的機理在求真求實的淬煉中愈發清晰。
我們看到,兩會議政廳的布設簡約而莊重,沒有迎賓紅毯的喧嘩,沒有文件堆砌的冗餘,素雅桌布上躍動的不是鮮花彩綢,而是密密匝匝的民生數據。在很多代表團駐地,監督員每日巡查的不僅是參會率,還有餐桌上的「光盤行動」,這種「粒粒皆辛苦」的勤廉之風,讓厲行節約從政治規矩具化為「長牙、帶電」的會場紀律。
在分組審議討論現場,代表委員發言提倡不「穿衣戴帽、疊床架屋」,而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三分鐘講透痛點,五分鐘開出藥方」的發言新風,讓人聽得過癮又有共鳴。
繁文縟節的減法催生真知灼見的加法。代表委員們摒棄「講成就不講短板」的懸浮作風,而是以「腳沾泥土、手握實情」的姿態,將「真問題」搬上國家議政舞台。從「舌尖安全」到「銀髮焦慮」,從「遠洋捕撈」到「工業突圍」,每一個真問題背後,都是對民意的敬畏、對初心的堅守,聚焦的都是矛盾最尖銳、民生最關切的領域。
以「真」破題,以「實」落筆。這些帶着現實顆粒度的諍言,實則是將發展坐標系從宏觀敘事拉回微觀現場,為中國式現代化校準發展方向。這些帶着電光火石的思考與討論,讓「真提出問題」的銳度與「提出真問題」的準度,在制度化的留白處迸發出治理創新的火花,詮釋着「真擔當」的時代內涵,鋪就了「真進步」的實踐路徑。
某種程度上,議政的鋒芒越銳利,制度的韌性就越強健;問題的棱角越分明,對策的精度就越提升。也因此,當「說真話、建實策」成為政治文明的底色,這股新風氣絕非簡單的履職方式革新,而是中國民主政治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密鑰,是解碼複雜問題、聚合改革合力的時代應答。它記錄了這個超大規模國家在現代化征程中「把問題轉化為機遇」的政治智慧,也必將見證古老文明在時代浪潮中「於直面現實中開闢未來」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