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AI熱冷思考 下篇:「萬事皆AI」失自主 善用科技防反噬

●遊客在西安體驗AI智能旅遊服務。
●遊客在西安體驗AI智能旅遊服務。

●學生依賴AI,喪失獨立思考能力。
●學生依賴AI,喪失獨立思考能力。

●多個高校針對AI立規矩,AI論文全部按零分處理。
●多個高校針對AI立規矩,AI論文全部按零分處理。

●袁京連
●袁京連

●呂國悅
●呂國悅

  應「以人為本」促健康發展 杜絕不當使用過度依賴

  隨着DeepSeek火爆出圈,人工智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全社會各個領域。AI(人工智能)化身「公務員」修正審核公文、AI「醫生」秒開處方、AI調解助手介入社區矛盾調處,AI「老師」有問必答甚至還能一鍵生成論文……然而,在人工智能「全民狂歡」的同時,對AI的不當使用和過度依賴,也顯現出很多隱患,更引發擔憂。今年全國兩會,眾多代表委員聚焦AI機遇和挑戰建言獻策,希望能「以人為本」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通過立法等手段,杜絕不當使用,避免過度依賴,讓AI更好地服務於人。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陽波 兩會報道 圖: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全國政協委員、陝西長安華科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京連近年來致力於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傳統文化和遺產。今年春節前後,一直處在AI最前沿的袁京連,竟然被全民皆AI的熱潮「炙烤」到驚訝。「幾乎是一夜之間,AI一路『攻城拔寨』,佔領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袁京連看來,AI的廣泛應用,帶來效能提升和生活便利,但過分依賴而失去人的主動性和主導性,其帶來的隱患也是顯而易見的。

  與袁京連同在陝西的「90後」外企白領張婕,是一名標準的AI深度用戶。曾幾何時,張婕只是在工作之餘喜歡通過AI工具和應用,娛樂休息一下。但慢慢地,隨着公司AI系統的全面接入,以及身邊用AI的同事朋友越來越多,再加上AI應用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出圈」,張婕一時間幾乎變成了「AI人」,溫馨小家也變成了「AI家庭」。在單位工作時她總會依賴於AI,回到家做飯也會問問AI,老公炒股習慣性查AI的投資邏輯,6歲兒子動不動就用AI「完善」功課。甚至到最後,連東西丟了去哪裏找,她也得先問問AI。

  在張婕盡情享受AI之便利的時候,單位領導的一句批評讓她突然開始重新審視AI到底該如何使用。「那天我做一份市場分析報告,『偷懶』借助AI輔助完成,初看時特別工整和華麗,於是我就交了上去,沒想到被領導批『空洞無物、脫離實際』。」張婕苦笑着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原來以為遇到了靠譜專家,沒想到卻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AI是人類的補充而非替代」

  「AI的到來,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改變。這個『無所不能』的小助手,幫助我們提升工作效能,豐富我們的日常生活。但AI的無所不能,並不代表它能在所有領域所向披靡,也不是所有事都適合丟給AI去做。」袁京連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當今這個火熱的AI時代,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都應該保持一個冷靜和理智的態度去看待和合理使用AI。

  袁京連認為,機關和企業的正式檔和報告,均需保證真實性和權威性,如果借助AI就很難保障。個人和生活過分依賴和沉迷,可能會引發一系列混亂和危機。袁京連指出,AI技術的初衷,從科學探索角度而言,是模擬人類智慧,拓展人類對自身和世界的認知。在實際應用層面,則是希望提高生產效率,提升人類生活品質等。「AI是人類的補充,並不是替代。」

  袁京連建議用立法的方式,促使人工智能實現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她強調,立法不是為了制約AI的發展,只是為了更好地規範和保護,讓它更好地為人類生活而服務。

  生思維惰性 缺探索分析能力

  「@所有人 作業和今天課上作文如用AI生成,全算零分。」 近日,內地某高校大一年級英語作業群裏一份「AI作文全判0分」的通告,不僅引發全網熱議,同時也促使各高校紛紛為學生AI工具的使用「立規矩」。

  動動手指,短短十來秒間,原本需要學生獨立思考的數學、語文、歷史、物理等作業答案,均可完整清晰地顯現在手機熒幕上。「DeepSeek的引入,意味着每個家庭只要接入一個大模型,就能擁有一個全球頂尖的『家庭教師』。但過度依賴AI存在諸多風險。」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遇到問題時,孩子們若不假思索地向AI尋求答案,久而久之,便會形成思維惰性,缺乏主動探索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此外,AI生成的內容可能會限制孩子的創造力,因而不能盲目接受AI給出的所有答案,避免被AI的思維模式所束縛。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也表示,「我也用了DeepSeek,感受非常好,但是還是跟人有差距。我明確告訴我的學生,可以用DeepSeek潤色論文,比如修改錯別字或者語法問題,但是絕對不能讓它幫忙寫。科技的發展是無限的,但還需要人來駕馭,我們不能被技術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