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筆陣】盼兩地合產血液製品 擺脫進口依賴

  過去一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複雜嚴峻形勢,國家成功完成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實現了5%的GDP增長,全年經濟運行呈現出前高、中低、後揚的態勢。隨着中央政府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我對今年GDP增長5%左右充滿信心。

  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看望全國政協部分委員、參加解放軍代表團審議時發表的重要講話,是我們貫徹好兩會精神的重要遵循,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同時也為香港未來發展提供指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抓科技創新,要着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繼續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性,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香港在科技創新和研發方面一直具有顯著優勢,尤其在醫療技術領域的生物醫藥技術方面已達到世界水平。香港可以憑藉這一優勢,以自身的新質生產力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安全已成為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人民生命健康、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血液製品市場作為一個重要的醫藥領域,在重大疾病的預防、治療及醫療急救等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白蛋白為例,它不僅是防控重大疾病、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的基礎藥,也是生產多種疫苗和藥物不可或缺的輔料。

  2024年全球血液製品行業市場規模達到494億美元,但血液製品行業卻呈現出寡頭壟斷的態勢,前五大血液製品公司均來自歐美,佔據了全球80%至85%的市場份額。儘管近年來國家血液製品市場規模逐年攀升,截至2023年已達到551.8億元人民幣,但內地仍有60%左右的白蛋白依賴於進口,血製品的自給自足尚未實現。

  倡落戶港河套區 建國際化血液製品中心

  針對此問題,我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了關於允許香港與內地共同合作生產血液製品的建議。希望中央能夠支持在香港河套園區與內地企業共同建立國際化血液製品中心。這一方面可以減少內地及香港對國外血液製品的依賴,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內地血液製品的生產技術。

  在具體操作上,我們可以建立先行先試綠色通道,向國家衞健委及相關部門備案後,允許以點對點方式從內地定點單位以原料血漿出口至香港河套園區,用於加工為血液製品及生產先進療法製品。短中期而言,這將有助穩定內地及香港血液製品供應,逐步滿足血液製品需求,實現自給自足。長遠來看,這將推動中國血液製品行業走向世界,讓「健康中國」的美名更為世界所認知。

  除此以外,我還建議中央出台相關政策,採用香港的「真實世界研究資料」,讓一些在香港已經進入臨床使用的海外藥品,且香港醫管局具詳細資料的情況下,納入國家藥監局對於該等藥物及器械在內地註冊的重要參考依據。所謂「真實世界資料」是一種以真實世界資料為基礎,評價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方法,這將為香港打造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打下基礎,讓具安全、效能及素質的藥械加快進入內地使用。與此同時,促進醫藥產業的互利互通,提升醫療服務水平,邁向「健康中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