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澳區代表委員向青年分享兩會精神 京津附近35所高校約200名澳門大學生踴躍出席


2025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與澳門大學生交流分享會9日晚間在北京大學舉行。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副主任張應傑、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北京大學黨委書記何光彩出席並講話。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崔世平、何敬麟、陳虹以及澳區全國政協委員陳季敏、林倫偉、羅奕龍介紹今年兩會精神,並與來自北京、天津等地35所高校約200名澳門大學生進行交流。●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瀚林、實習記者 劉婷玉 兩會報道
此次分享會由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北京聯絡部和協調部、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及駐北京辦事處共同主辦。
柯嵐在分享會上致辭,對澳門青年學生提出三點希望:厚植愛國愛澳情懷,做「一國兩制」實踐者;擁抱AI(人工智能)時代,提升綜合競爭力;勇擔使命,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
「澳門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國際窗口,需要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更大的作為。」崔世平表示,澳門要發揮好自身優勢,在國家進一步對外開放過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為國家尋找國際高端人才,打造好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林倫偉表示,時代總是把歷史責任賦予青年。今年他在提案中建議在橫琴特區建立文化交融專區,為學生提供更多便利,吸引全球優秀學生前來就讀。
勉作橋樑深化國際合作
陳季敏表示,澳門學子應該擔任起橋樑使者的作用,深化國際合作。「希望愈來愈多澳門學子參與到國際組織中,發揮作用,成為聯繫世界的『超級聯繫人』,成為中國與世界對話交往的連接器,推動不同文明制度間的理解和認識。」
在提問交流環節,澳生梁兆榮問到:「DeepSeek(深度求索)大模型為代表的前沿科技給澳門產業轉型帶來哪些機遇?」崔世平以澳門4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例指出,澳門科研能力和高新技術產業正快速提升,勉勵澳生積極參與科創實踐。
「我是歷史系學生,請問代表委員對這一專業學生未來回澳門發展有何建議?」對北京師範大學澳生區彥瑜的提問,陳虹表示,目前澳門非常需要熟悉中國史的教師,建議關注澳門勞工事務局等網站積極投遞簡歷,「學歷史非常好。學好歷史,才能知道我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