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藉關稅吸引工廠回流不切實際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製造商有一個簡單方法可以避免關稅,就是將生產線遷回美國,他認為關稅措施將可結束美國製造業產出的長期停滯,並創造就業機會。然而《華盛頓郵報》指出,美國工廠職位長期流失,目前在美國就業中所佔比例降至1939年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特朗普難以將製造業轉移回美國。
現代工廠職位數目下降
相反,特朗普的政策可能產生反效果,例如將於周三(3月12日)生效的鋼鋁關稅,意味着使用這些金屬的汽車和家電製造商的成本上升。而在經濟已處於充分就業狀態的情況下,他大規模驅逐移民的計劃,將使工廠尋找工人變得更困難。
《華郵》稱,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即使特朗普成功吸引企業回流,也不太可能恢復自1990年代末期以來消失的近數百萬個工廠職位。原因是在現代工廠中,機器的數量遠超工人數量。剩下的工作需要更高技能,且薪金不再比沒有大學文憑的工人可獲得的其他工作更高。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國際貿易與投資教授勞倫斯表示,「關稅本身並不能解決問題。特朗普的貿易政策試圖重建一種數十年來在美國並不存在的經濟方式,是不切實際的。」
報道指出,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在1979年夏季達到1,950萬人的高峰,其後由於自動化,使更少工人能生產更多產品,令大量工廠職位消失。保守派組織American Compass政策顧問迪普拉西多說,過去40年來美國製造業一直處於縮減狀態,「我們在貿易和產業政策上一直朝錯誤方向前進,這種情況不會在一夜間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