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支持文創產業「給力」 業界冀合力打造香港創意IP

●2024年香港國際授權展吸引了逾320家展商,帶來超過550個品牌及授權項目。  貿發局提供
●2024年香港國際授權展吸引了逾320家展商,帶來超過550個品牌及授權項目。 貿發局提供

●香港國際授權展為香港的年輕品牌提供了高效平台。圖為本地品牌Plastic Thing Limited展位,其旗下擁有著名IP「為食妹」。貿發局提供
●香港國際授權展為香港的年輕品牌提供了高效平台。圖為本地品牌Plastic Thing Limited展位,其旗下擁有著名IP「為食妹」。貿發局提供

●「香港設計‧授權支援計劃」(DLAB)香港館主力推廣本地品牌的最新創意設計。 貿發局提供
●「香港設計‧授權支援計劃」(DLAB)香港館主力推廣本地品牌的最新創意設計。 貿發局提供

●DLAB今年2月策劃了大灣區交流團。 DLAB提供
●DLAB今年2月策劃了大灣區交流團。 DLAB提供

●泡泡瑪特浪潮席捲世界。   新華社
●泡泡瑪特浪潮席捲世界。 新華社

●創意創業會會長莊詠琳。受訪者提供
●創意創業會會長莊詠琳。受訪者提供

  文創產業是建構香港多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2年文創產業的增加價值就佔本地生產總值的4.5%。早前公布的政府財政預算案,亦提出將致力推動文創產業化發展,並透露「創意智優計劃」過往已累積批核超過780個文創項目,資助款項合共約34億元,惠及超過三萬間中小企。

  近年來,業界對文創產業化的期許越來越高,惟仍在多方摸索有效路徑。創意創業會會長莊詠琳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政府一直以來對香港文創產業的支持都「非常給力」,然而產業化發展不是一日之功,業界冀望政府日後能持續地大力投入,助力產業化落地。另一方面,香港向來是享譽國際的亞洲設計之都,不缺優秀的創意人才,但香港並非生產基地,產業鏈條未完備。未來文創產業化的發展,應着力打造香港創意IP,並藉由與大灣區、內地及海外不同機構及業者的交流與合作,繼續完善產業鏈條,推動本土IP成功「出海」。●文:香港文匯報記者尉瑋、丁寧

  莊詠琳介紹道,政府一直以來投注了不少資源支援業界參與文創產業展會。「譬如今年4月我們就會參加兩個重要項目。一是香港國際授權展;另一個項目則是4月初的泰國潮玩展,它將在泰國曼谷最大商場Centraworld舉辦。」據了解,香港國際授權展是亞洲區內一個以授權為主題的展覽會,透過一站式平台聯繫環球授權商、品牌、授權經營商、授權代理和貿易商,探索跨界別的商貿合作。泰國潮玩展則匯聚來自全球各地的玩具品牌、設計師和藝術家、插畫師及玩具愛好者,使得該展成為東南亞最具影響力的潮玩展。「今年是我們第四年參加展覽,促進香港和國外文創產業的良性互動。這些計劃都由政府撥款執行,可以看到政府對文創產業的支持是強有力的。」莊詠琳說,「我們希望香港文創產業的發展更加充足,在本土宣傳力度上可以繼續加大。」

  透過文創衍生 帶動旅遊消費

  莊詠琳亦分享道,創意創業會現在主力拓展海外業務,「我們帶着香港的高端文創產品去海外參展售賣,並觀察海外反響。如果政府可以撥出更多的款項,我們可以通過文創產業帶動香港旅遊業的發展。」她強調,IP的開發與授權有助於打通產業鏈,推動文創產業的落地發展。她舉例道:「比如以前有《老夫子》主題餐廳等等,但現在都沒有了,如果文創產業能夠發展起來,就可以通過IP帶動旅遊業,吸引遊客們來香港打卡消費。所以我希望未來能做更多有本土特色的文創產品。」她又以泡泡瑪特的成功為例,「泡泡瑪特在全世界風行,銷售額極高,希望未來香港也能培育出這樣的IP品牌。其實,泡泡瑪特的頭部設計師很多都是香港人,證明香港具有這樣的潛力。政府已經給了文創產業很大支持,每年都會資助設計師去海外辦展覽,但是持續性不強,目前香港還沒有打造出自己的本土品牌。希望未來可以重點培育本土設計師,並幫助他們走到海外。」

  關於香港的文旅結合發展前景,莊詠琳持樂觀態度。「現在國家在大力推動文創產業的發展及文創與旅遊的結合,這不僅能夠促進經濟發展,在長遠上也有助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去年《黑神話:悟空》的爆火,就極大帶動了山西旅遊業的發展。我們現在正在和內地一些景點談文創合作,譬如長城,希望融合景點形象發展出文具禮品,讓遊客在看到這些文創產品的時候想要親自去當地感受風土人情。又比如去年大熱的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口碑票房都極佳,很多內地遊客專程過來九龍城寨舊址打卡拍照,帶動了附近的消費。去年12月《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展第二階段展覽在啟德開幕,亦有很多遊客專程前去觀看。這也是一個例子,通過電影衍生出的文創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對香港的旅遊業起到非常正面的作用。」

  莊詠琳說:「總之,我認為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對文創產業的支持力度很大,在他們的帶領下,我相信香港的文創產業肯定發展得越來越好,但同時我認為香港文創產業的發展還需更多資金投入,所有的項目都要大量金錢。」

  藉助IP授權 拓寬銷售渠道

  推動文創產業化,政府正積極展開與業界的多方面合作。早前,由創意創業會主辦及文創產業發展處資助的「香港設計·授權支援計劃」(Design Licensing and Business 〔DLAB〕Support Scheme)(下稱「DLAB」)就公布了入選第六屆「DLAB」的43間本地設計企業名單。據了解,DLAB自首辦以來,已成功資助220間本地設計企業,協助他們了解IP授權的商機及實踐細節,以拓展業務。每間入選的設計企業均可以獲得有關市場營銷、商業運作、品牌建立等全面的培訓,更有專業顧問團隊提供指導及支援,並參加商務配對會議。入選企業亦可用優惠租金於今年4月28日至30日舉行的香港國際授權展內的「DLAB香港館」設立參展攤位,並獲資助參加於今年2月舉辦的大灣區交流團,加強與內地企業的聯繫,以拓展未來業務。

  莊詠琳指出,香港的獨特之處是有很多原創與獨創的設計內容,但香港並非生產基地,完全靠自己難以產業化發展;但如果通過IP授權,則有助打通產業鏈,拓寬銷售渠道。她介紹道,DLAB計劃正着重於教導設計企業如何做授權,細緻到如何擬定合同、如何釐清版權等等。「比如你一個設計出來,但是自己沒有辦法開模做玩具,或是做衣服,因為成本太高,又或是有產量的要求難以負荷,而你又不知道怎麼去銷售。授權則意味着,比如有人做保溫杯,他已經有自己的銷售渠道,你授權一個IP給他,可以令到他原來的產品都價值更高;而對消費者來說,當你已經有一個保溫杯,不會想要買第二個,但如果看到一個設計得很漂亮的、有特別公仔的,你就會買多個。這就是IP授權的力量。」

  她指出,好的設計人才與政府的推動和支持,是IP邁向產業化的基礎,未來創意創業會希望可以在香港進一步做起IP文化,並令到大灣區,或者外國市場開始留意到香港的IP,從而讓產品能夠「走出去」。她透露,DLAB從第五屆開始與大灣區作交流,成果喜人,「很多玩具生產商馬上和我們的IP聯乘。今年再做大灣區交流團,我們也吸取了之前的經驗,進行了更多的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