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牽線】育技術轉移「紅娘」 為企業學術界「牽線」

  杭州「養龍」的成功,政府的角色和服務效能不可或缺。黃錦輝認為,香港學術界與企業之間,正正缺乏一個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的「紅娘」角色,導致供需難以匹配,「就像相親,雙方需要中間人穿針引線,但香港這類專職人員太少。」在這方面,正是特區政府可發揮功效的重點所在。香港應借鑒杭州相關服務理念,由政府設立創科服務專員,與高校合作培育技術轉移經理人,專責對接企業需求與學術界資源,協助雙方溝通,降低合作門檻。

  設服務專員 開放更多領域供驗證技術

  吳傑莊認為,在推進創科產業的過程中,香港應在「積極引導」與「市場主導」間尋求平衡,建議特區政府可仿效杭州的經驗,明確「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服務定位,減少行政干預,「政府需開放公共場景,例如醫療、交通等領域,為企業提供技術驗證支持。」他坦言,香港雖已推出人才引進、專項創業補貼等政策,但制度性成本仍存挑戰,例如,2025年審計新規終結「零申報」,可能增加初創企業合規成本壓力。

  對政府基金效能,吳傑莊建議強化市場化運作,如引入專業機構管理創科創投基金,通過業績分成激勵管理人發掘優質項目,同時拆牆鬆綁,允許基金投資境外項目,以吸引國際資本。特區政府亦應發揮「背書效應」,優先支持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戰略方向的項目,降低民間資本信息不對稱。

  朱毅豪以其公司為例,表示從數年前的實驗室成果蛻變為現時集資額過億的企業,實有賴特區政府資金、政策支持成功跨越早期困境,特別是在創業初期,特區政府面對他們未經市場驗證的產品,願意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機電工程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幫助之下,得以在東涌創新中心天台為其輻射製冷技術建立首個實測場景的大型示範項目,幫助技術商業化開拓市場通路。

  該公司的技術去年入選了創新科技署的「產學研1+計劃」,朱毅豪認為,這說明特區政府明白對加速科研向產業轉化的重要性並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