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品最受泰國印尼消費者追捧 貿發局:35%受訪者指性價比高 電子消費品最受歡迎


在美國最近對中國及中國香港商品加徵10%關稅大環境下,港企加大力度拓展新市場已是必然之舉。特區政府今年將「電商易」資助地域範圍擴至涵蓋東盟10國,貿發局昨公布「東盟電商機遇:消費行為與香港產品定位」研究顯示香港企業在東盟市場具有優勢,可借助新財政預算案中有關推動電子商貿發展的政策,在東盟開拓商機。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指,東盟消費者樂於透過各種網上渠道購買香港品牌及產品。香港中小企可特別留意泰國和印尼市場,這兩個國家的消費者對香港產品有很高的評價。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貿發局的「東盟電商機遇」面向東盟6個主要市場,即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及越南,結果顯示,香港品牌及產品深受當地消費者青睞,其正面的觀感將推動今後貿易顯著增長。在這些國家中,約有七成受訪者表示,過去12個月至少網購過一件來自香港的產品。年輕消費者尤其喜愛香港產品,當中以18至29歲年齡群對香港產品的評價最高。香港各類電商產品中,最具吸引力的是電子消費品,獲70%的受訪者青睞,其次是時尚產品(38%),及化妝品 / 個人護理產品(34%)。
范婉兒認為,這對香港電子消費品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喜訊,多年來電子消費品都是香港的強項之一。
東盟消費者認為香港品牌及產品的吸引之處主要有三點。首先,約35%受訪者認為,比起來自其他市場的產品,香港產品售價更為相宜,性價比更高。其次,有33%受訪者特別欣賞香港產品能巧妙糅合亞洲及西方元素。最後,有32%的受訪者表示,網上售賣的香港產品設計時尚。
逾八成泰國受訪者最近曾買港產品
研究亦發現,新加坡、泰國及馬來西亞網購人士在香港產品的平均消費額最高。以香港電子產品為例,新加坡消費者每次購物的平均支出為371美元、其次是泰國(276美元)。6個東盟市場中,以泰國消費者最為追捧香港電商產品,有81%的相關受訪者表示曾於過去12個月網購香港產品,其次是印尼(73%),及菲律賓(69%)。
年齡分布方面,以30至49歲的網購人士平均消費最高。另外,在18至29歲的網購人士中,平均有76%受訪者曾於過去12個月網購香港產品。相關比例在30至49歲的年齡群微跌至72%,並進一步在50歲及以上組別降至52%,反映即使是較為年長的族群,也有過半受訪者喜歡經網上渠道購買香港產品。
泰國新加坡消費力較強
范婉兒指,港商在了解哪個市場最有潛力時,不能以單一指標決定,而是取決於產品本身的類型、目標客群和特性等。例如,對於電子產品,越南市場的消費力最高,但其消費支出相對較低,這意味着價格較高的電子產品可能較難進入該市場。相較之下,泰國和新加坡的消費力更為突出,因此這些因素值得企業考量。
在協助中小企拓展東南亞市場方面,貿發局會提供一些數據分析和市場洞察,例如專門組織講座或研討會幫助企業打入市場。此外,貿發局的活動也涵蓋海外和內地的平台交流,如在印尼雅加達舉辦的大型品牌推廣活動,旨在提升香港品牌的國際形象和影響力。
貿發局上述調查研究於2024年6月至7月進行,在網上訪問了1,846名來自東盟6國的網上消費者。每個國家約300名受訪者,受訪者年齡一般介乎18至60歲,居住於選定的主要都會區,每月會至少網購一次,年收入屬於中至高等水平。完整報告將於下周三(19日)的亞洲品牌及營銷論壇及亞洲電子商貿論壇期間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