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政府市場協力 建量子計算生態圈

●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在2024年首次實現了向海外出口中國量子雲算力。圖為工作人員正在調試「本源悟空」。 資料圖片
●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在2024年首次實現了向海外出口中國量子雲算力。圖為工作人員正在調試「本源悟空」。 資料圖片

●中國正在量子計算領域不斷追趕。圖為科研人員在位於西部(成都)科學城的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巡檢機房設備。 資料圖片
●中國正在量子計算領域不斷追趕。圖為科研人員在位於西部(成都)科學城的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巡檢機房設備。 資料圖片

  中國科學院專家郭國平:有望迎國產量子計算的「DeepSeek時刻」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量子計算,這一曾被視為科幻的技術奇跡,如今正逐步從理論走向現實,並在不斷迭代中展現其顛覆性的計算潛力。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郭國平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已持續向全球提供自主量子算力超一年,被全球139個國家和地區用戶訪問超2,000萬次,成功完成34萬個全球量子計算任務,並且在2024年首次實現了向海外出口中國量子雲算力。在量子計算這一戰略新興領域,中美之間的差距並不大,郭國平相信,在各界的耐心培育下,中國量子計算也將迎來屬於自己的「DeepSeek時刻」。

  「信息時代,算力就是國力。」郭國平比喻說,算盤和現有計算機的算力差距,就是現有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的算力差距。歐美日韓等世界各國和IBM、Google、英特爾、三星、台積電等各大跨國公司都制定了明確的量子計算發展戰略和產業規劃。中國正不斷追趕,目前整體與美國都處於世界第一梯隊,而在硬件方面尚有1至2年差距。

  「本源悟空」已進行百餘示範應用

  郭國平是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科研團隊的主要負責人。目前,「本源悟空」已商業化部署到了算力、教育、國防等多個領域,和全國10多家超算中心、60多所高校、300多家金融、航空、航天、電力、醫藥、通信等領域單位企業進行了100多個量子計算示範應用。

  產業化短板要盡量補齊

  近期以來,DeepSeek、宇樹科技等中國企業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方面快速實現新技術的商業應用,進一步體現出企業是科技創新主體這句話的含金量。身為大學教授與戰略新興產業的創業者,郭國平對此深有感觸,他比喻實驗室技術就像是木桶的長板,需要盡可能地拉長;而產業化則是木桶的短板,需要給用戶高可靠性的服務,要盡量補齊。「就像是鐵匠的技術再好,沒有摸金校尉的參與,也搞不出洛陽鏟」,郭國平生動地比喻說。

  「DeepSeek帶給我真正的啟示,是我們不需要認為別人的模式是完美無缺的,而是要切換自己的角度和思路,保持自己的發展節奏,有足夠的耐心並持續小步快跑。」郭國平說,當蒸汽機剛出現的時候,跑得比馬車還慢;而萊特兄弟發明的第一架飛機也只能飛幾分鐘,對於包括量子計算在內的顛覆性新技術,人們應抱有足夠的耐心,通過不斷擴大應用對其進行迭代。

  促「四算融合」發展

  對此,郭國平在兩會上提出建議,量子計算研發周期長、投入大,更需要政府與市場的協同發力。建議政府通過示範項目、應用試點等方式,推動量子計算技術在實際場景中的落地,強化用戶需求導向,讓用戶參與技術驗證、優化和考核,構建量子計算生態圈,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用戶參與」的良性發展格局,促進通用計算、超級計算、智能計算與量子算力「四算融合」發展。推動自主量子計算機在國有重點企業、高校和重點城市部署,推廣國產操作系統及編程語言,培養使用習慣。

  郭國平還建議,加速打造中國自主量子計算機生產製造鏈。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培育協同量子計算產業上下游企業,共同攻關量子計算關鍵軟硬件,布局量子計算製造所需的量子芯片設計軟件Q-EDA、量子芯片微納加工的工業母機等裝備產業,增強量子計算生產製造的自主可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