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不要被AI壓縮自我探索的空間
從1994年中國互聯網時代的正式開啟到如今社交網絡的互聯互通,從最初笨重的「大部頭」電腦到今天人手一部大屏智能手機。中國互聯網30年的發展歷程和每一次電子設備的更新迭代,在神州大地上引發一場場科技變革的同時,也深深地影響着每一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互聯網、人工智能在帶給人們更美好生活的同時,也在用它的雙刃劍效應不知不覺中進行着反噬,讓很多人出現所謂的「AI幻覺」。
或許很多人會說,生活處處皆AI,那不是緊跟潮流,是最時尚的表現嗎?沒錯,會用AI用好AI,絕對是「潮人」,特別是那些Z時代青年更是將AI玩出花。然而,什麼事情都有一個度,人生需適度,過猶則成災。就如同那句著名的廣告詞:「××雖好,可不要貪杯哦!」如果一個現實生活的人,過分地依賴AI,甚至將AI當成生活方向的「指南針」;如果一個公司、一個機構,過分地將發展的「寶」壓在AI上,高高奉行AI替代一切,AI包打天下……或許會短時間享受到AI的紅利,但這絕不是健康長遠的發展方式。一些因不當使用和過度依賴AI而留下的BUG,終究有一天會像一把雙刃劍刀口向內,毫不留情地抹殺掉當初享受的紅利,或許更會得不償失。
正如多位代表委員所言,在人工智能日新月異發展的新時代,無論AI多麼優越,但人永遠都是真正的主導者。在學習、生活、工作中,人們應把AI看作輔助工具,而不是完全依賴它解決所有問題,被AI壓縮自己的探索與成長的空間。全社會都應該形成一個普遍的共識,那就是AI之道,在於善用而不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