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甘肅:追光乘風逐綠 跑出發展「加速度」 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 構建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委書記胡昌升表示,甘肅將以更大勇氣和決心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具有甘肅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圖為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甘肅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活動。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陽波  攝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委書記胡昌升表示,甘肅將以更大勇氣和決心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具有甘肅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圖為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甘肅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活動。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陽波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陽波、郭濤 兩會報道)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位於古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的甘肅,擁有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近年來,甘肅省「追光」「乘風」「逐綠」,立足豐富的清潔能源資源,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跑出發展「加速度」。「2,500萬隴原兒女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滿懷豪情、信心百倍地苦幹實幹。」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委書記胡昌升表示,甘肅將以更大勇氣和決心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具有甘肅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成為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地處內陸黃河上游的甘肅,橫跨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在很多人的傳統印象裏,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長期落後於東南部地區,然而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甘肅省卻出乎意料地交上了一份讓人驚訝的成績單。「2024年,甘肅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8%、增速居全國第3位,有8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排名全國前3位。」在胡昌升看來,這既是甘肅多年來一步一個腳印奮鬥而成的結果,也為未來加快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風能太陽能開發量居全國前列

  「甘肅地域遼闊,自然風光優美,黃土高原、廣袤草原、茫茫戈壁、潔白冰川構成了一幅雄渾壯麗的畫卷,宛若一柄玉如意。」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省長任振鶴兩會期間接受中外媒體採訪時表示, 「玉如意」既是甘肅的地理形態,也是甘肅的形象內涵,更是甘肅的財富之源。據悉,甘肅目前發現各類礦產190多種,鎳、鈷、鉑等14種礦產儲量居全國首位,風能、太陽能技術可開發量分別居全國第4、第5位,花牛蘋果、馬鈴薯、中藥材、玉米、蔬菜等作物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前列,甘肅還是全國知名的當歸之鄉、黃芪之鄉、黨參之鄉。

  挖掘優勢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

  豐富的自然資源,再加上2024年的亮麗成績,以及「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政策疊加,也讓很多人對2025年甘肅的發展充滿期待。「甘肅經濟體量較小,與東中部省份還有很大差距。」雖然對差距有着清醒的認識,但胡昌升和任振鶴卻表示有信心和底氣把國家所需與甘肅所能結合起來,在全國大局中把握發展的功能定位,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挖掘和放大自身資源優勢,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和全國統一大市場。

  打造全國區域性現代製造業基地

  據介紹,下一步甘肅省將更好地發揮礦產資源優勢,把能找的找出來,把找到的用起來,促進石化冶金等產業向前走一步、向深延一層,打造全國區域性現代製造業基地,重振老工業基地雄風。此外,還將更好地發揮風光資源優勢,以河西走廊為重點區域,大力發展風電、光伏、儲能,加快建設特高壓外送通道,建設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把隴原綠電送到大江南北。此外,圍繞特色資源優勢,甘肅將做好「土特產」文章,推動「牛羊菜果薯藥糧種」全產業鏈發展,真正把「土疙瘩」變成「金蛋蛋」,加快全國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先行基地建設,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

  甘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

  ●全省生產總值1.3萬億元人民幣、增長5.8%,增速居全國第3位

  ●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6.6%,增速居全國第2位

  ●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7.6%,增速居全國第3位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8%,增速居全國第2位

  ●外貿進出口額增長25.2%,增速居全國第1位

  ●全體居民、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4%、5%、7.4%,增速均居全國第3位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