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媒看兩會】文化出海 蘊力無限

  文以昌道,文以興隆。文化的無窮魅力在於其是民族的,亦是世界的。

  在經濟全球化的語境下,如何進一步擴大和夯實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多年來,全國兩會上,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政協委員,積極參政議政的議案和提案中,圍繞「文化自信」、「文化出海」,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建言獻策,都提出各自的真知灼見。

  今春兩會伊始,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網絡作家蔣勝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建議,要加強優質歷史劇創作和出海。蔣勝男表示,近年來,中國國產電視劇尤其是歷史題材作品在海外較受歡迎,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無獨有偶,瑞典中文母語教育協會會長、瑞典行知學堂校長肖勇也向記者坦言:「我僑居瑞典十多年,一直致力於華文教育工作。始終認為做好中國文化出海,更重要的是讓它在海外生根發芽,培養未來促進中瑞兩國文化交流的小使者。」自2016年始,該協會和學校連續十年舉辦斯德哥爾摩兒童春晚活動,計有五千多人次參加,成為當地的品牌活動。

  今年的中國春節檔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已連續創造多項紀錄,其觀影熱潮帶動了文旅發展、文化傳承與產業引領。在海外,《哪吒2》也很瘋狂!在海外多地上映,悉尼約460元人民幣的票秒空,英法華人組團希臘觀影。空前熱度下,國內投資人認為影視板塊將迎來機會。

  東方風來滿眼春,千樹萬樹繁花開。中國文化是中國獨特的標識,文化產品若能紛紛出海,對其產業發展具有深遠意義:一方面拓展市場——國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可以催生相關文化產業的國際市場,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和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創新發展——國際市場的需求和不同文化的碰撞,將促使中國文化產業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以開發出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瑞典《北歐華人報》、北歐國際新聞中心顧問、高級記者 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