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委員感言】加速建設國際創科中心 增灣區產業競爭力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昨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勝利閉幕。多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在總結6天的會期時表示,感受到中央對香港發展與香港同胞福祉的關心,更深刻認識到香港的獨特優勢和國家戰略需求緊密相連的重要性。國家去年在經濟、科技、民生等領域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國家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香港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未來,他們將繼續更好履職盡責,推動香港用好國際化優勢,加快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提升大灣區整體產業競爭力,同時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黃國表示,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自當認真學習,繼續發揮雙重積極作用, 在自身工作周圍做好「四個凝聚」: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要有政治擔當;二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履職盡責;三是要切實發揮最廣泛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的政治作用,堅持大團結,及多做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的工作;四是要更好發揮人民政協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交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譚岳衡表示,面對國內外錯綜複雜的形勢,中央統攬全局、沉着應變,帶領全國人民攻堅克難,經過多年來的轉型發展,我國經濟結構向優,科技融合突破,新動能已經形成,新的發展勢頭已經確立。自己未來會帶着會議賦予的信心和信念,為香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履職盡責,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李鎮強表示,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劃時期,香港特區應積極加強與大灣區合作,優勢互補並做好分工,善用國家賦予香港的定位角色,多方位與內地其他城市互動,把中國好品牌、中國好商品、中國好特產,透過香港平台跳出國際,創造更多多贏局面。

  全國政協委員邵家輝表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他了解到香港要用好國際化優勢,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在內聯外通上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作用。香港不僅能幫助自身與內地優質產品、技術與服務走向「一帶一路」及全球市場,亦可吸引外地企業和人才落戶,助力國家在擴大開放中拓展國際合作空間。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會計諮詢專家協會創會會長趙柏基表示,今年會議求真務實、高效團結、凝聚人心,自己深深感受到香港的獨特優勢和國家戰略需求緊密相連的重要性。香港作為內聯外通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理應憑藉獨特的制度優勢、優越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眾多的國際化專業人才,加快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助力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

  構建更完善產業協同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佘德聰表示,在未來發展中,香港要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合作。大灣區內不同城市的產業特色鮮明,香港的金融、貿易、航運,澳門的旅遊、會展,以及內地城市的先進製造業、數字經濟等,應構建更加完善的產業協同體系,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提升大灣區整體產業競爭力。

  他將繼續發揮自己的優勢,助力香港在新時代實現新的跨越,為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貢獻力量。

  港政治面要穩 經濟盤要活

  全國政協委員楊莉珊表示,兩會期間,中央再次明確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強調鞏固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並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既是國家所需,更是香港所長。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香港的核心任務就是政治面要穩,經濟盤要活,要發揮獨特優勢在國際交往中扮演積極角色,在大灣區中做好區域協同發展。她未來會繼續發揮雙重積極作用,繼續圍繞京港融合發展、青少年愛國教育等領域深入調研,以專業建言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