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啟動加速度 更需安全帶
連日來,全國政協委員、內地知名演員靳東兩會倡議AI換臉立法的話題一直佔據社交平台的熱搜,並在網上引發熱烈討論,反映出公眾對飛速發展中的新興技術被濫用的深切憂慮。AI生成的假視頻、假聲音(如模仿明星帶貨、偽造專家發言),不僅損害了名人的個人形象和聲譽,也讓用戶尤其是老年人真假難辨,加劇社會信任危機。此外,AI訓練依賴海量數據,讓信息洩露成了新隱患;它還善於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生成的虛假新聞和深度偽造內容在網絡上廣泛傳播,擾亂了公眾的信息判斷力和社會秩序。
須加強監管 方長治久安
如何用人類智慧駕馭人工智能,趨利避害地使用技術,是今年兩會的熱點話題,更是AI時代的重要課題。全國政協委員周鴻禕警告,大模型一旦胡亂編造,AI「幻覺」可能帶來嚴重後果;全國人大代表李東生建議強制標識AI生成內容;全國政協委員呂紅兵則倡議,嚴懲利用AI深度合成技術的網絡暴力。還有不少代表委員強調,要長治久安,必須在立法層面加強監管。全國人大代表雷軍建議,加快單行法立法進程,在安全與發展並重的基礎上提升立法位階;強化行業自律共治,壓實平台企業等各方的責任和義務;加大普法宣傳的廣度力度,增強民眾的警惕性和鑒別力。全國人大代表陳達也表示,通過立法明確AI技術的使用範圍和條件,可以引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在合法合規的框架內發展AI技術,推動「科技向善」,讓技術更好地服務於社會。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珏 兩會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