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投資者大手買中資股
DeepSeek橫空出世,反映中國在前沿科技領域的快速發展,而人工智能(AI)題材股份備受青睞,並吸引外資重投中資股。韓國證券存託結算院最新數據顯示,2月份韓國投資者投資內地股市及港股的月成交易金額,按月急增近兩倍。
資料顯示,在2月17日至28日期間,韓國投資者淨買入規模首10位的海外股票,當中,中國股票佔據6席,主要投資於電動車、AI,以及芯片等科技業的龍頭企業。
韓國證券存託結算院披露,韓國投資者上月投資A股和港股的交易額,達7.82億美元(約60.99億港元),按月增長近200%,見2022年8月以來最高,投資規模超過歐洲及日本股市。
據了解,截至2月底,韓國交易所上市的中國指數ETF共44隻,其中,漲幅最大的ETF近1個月收益率達62.8%,同時,與美國指數掛鈎的ETF,收益率不足10%形成鮮明對比。收益率的差距,進一步吸引韓國投資者對中國股份的關注。
預計投資熱情將持續
事實上,除了韓國外,也有基金公司早前透露,大多數基金近月都在減少對印度股票的倉位,並增持中國股票,顯示亞洲區資金正集中在中資股上。分析師指出,今年以來,中國在前沿科技領域發展迅速,已引起海外投資者高度關注,預計投資熱情持續。
海通證券發表報告指出,近期外資正回流內地股市,除了短線的靈活資金外,長線穩定型的外資,同樣在階段性流入。
報告指,在1月13日至2月21日間,A股錄近200億元人民幣淨流入,反映之前大舉流出的北向資金,或已回流A股。港股與A股情況類似,在2月5日至2月18日,外資合計流入港股約180億元。
Eastspring等基金公司上月曾表示,正增持中國互聯網類股,同時減持「估值透支」的印度中小型股。
此外,Man Group旗下亞洲基金也在上月將中資股倉位從30%提升至40%,印度部位則從21%降至18%,顯示大多數基金近個月都在減少對印度股市的投資,並增持中國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