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券商讓股民重複認購IPO
證監關注蜜雪招股情況 提醒業界避免過度借貸
港股IPO新晉「凍資王」蜜雪集團(2097)獲1.82萬億元孖展認購,超額認購達5,257倍。據報,證監會對蜜雪大規模超購情況表示關注,並向券商界查詢。券商消息人士稱,除了部分券商向認購股民提供逾100倍的巨額槓桿外,IPO認購平台FINI也存在一定漏洞,傳聞有券商讓投資者重複認購,形成個別新股出現超購泡沫。證監會回應稱,FINI會根據券商提交的新股認購訊息識別重複認購。投資者提交申請時必須遵循要求,經紀為客戶提交認購申請時亦有責任確保客戶符合FINI要求。
若港人以香港身份證透過FINI認購新股,只可提交1份申請;但若內地來港人士同時擁有香港身份證及內地身份證明文件,在不同證券行開戶,便可分別利用內地與本港的身份證明認購新股,FINI系統未能識別重複認購。
事實上,近期部分IPO超購倍數及凍資額驚人。去年11月上市的晶科電子(2551)公開發售部分超購逾5,600倍,去年12月掛牌的草姬(2593)更超購6,082倍。今年初新股布魯可(0325)超購5,999倍,可能令投資者對有關股份熱炒的錯覺。證監會已密切關注業界對IPO孖展造成大量凍資現象,並希望防止過度融資。
審視活躍孖展融資券商
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早前透露,當局已對特別活躍於IPO孖展融資的8家券商展開主題審視,重點留意有否充分掌握客戶還款能力、有否違反風險管理規定、新股融資是否穩妥,以及有否設定貸款限額,以免出現過度融資。
梁鳳儀提醒投資者,要留意IPO超額認購「含金量」或已不如從前,即使新股有高倍數的超購,也不代表有關股份在上市後有好表現,散戶要審慎行事,不要一窩蜂跟風認購。
梁鳳儀稱,證監會審視中的8間券商,旨在檢視其有否設置審慎的信貸政策。今次審視可令業界了解當局重視有關問題,而過往亦曾發出通函,提醒業界避免超出能力過度借貸。
有市場人士指出,證監會希望對抽新股制度問題作出調整,但亦不希望影響市場抽新股的氣氛。事實上,近月新股市場氣氛持續好轉。
牧原擬來港作第二上市
另一方面,外電引述知情人士報道,全球最大生豬養殖和豬肉生產商之一的牧原,考慮來港作第二上市,或籌集至少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公司正尋求聘請投行,為最快可能在今年招股作準備。成立於1992年的牧原於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目前市值2,040億元人民幣。
另外,內地「貨車版Uber」滿幫集團,據報重新考慮在港作第二上市,集團首席財務官蔡翀表示,選擇在港第二上市最重要考慮是規避美國風險,以及改善估值及流動性等。滿幫目前在紐交所上市,並曾於2022年計劃來港第二上市。
找鋼集團首掛略為高收
至於特殊目的併購公司(SPAC)Aquila Acquisition,早前與找鋼產業互聯集團一家全資附屬公司合併,找鋼集團(6676)完成併購交易(De-SPAC)並在昨日掛牌。股份開報11.38元,較上市價高近14%,盤中曾升至11.98元,收報10.02元,較上市價10元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