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內外/領會「穩中求進」理念 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陳克勤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日前在北京召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開幕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內容不僅回應民生期盼,加強各類保障,亦着力規劃高質量發展的各項目標。工作報告再度體現國家穩中求進,穩進並重的發展理念。對於致力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鞏固提升「三大中心」地位、拓展經濟結構多元化發展的香港而言,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政府工作報告,不僅有涉及港澳的新工作內容,香港亦應尋找對接國家工作重點的機遇,進一步發揮固有的獨特優勢,從而為國家的高質量發展及自身的經濟轉型找準方向。

  今年的工作報告,港澳部分首先繼續強調「要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外,進一步強調「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突出體現憲法和基本法對於特區憲制秩序的重要性。

  報告又提出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新加入「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闡述,顯示國家對港澳發揮在內聯外通方面獨特優勢的期望。

  進一步提升「三大中心」功能

  要做好這一項工作,可結合工作報告中穩中求進的發展理念,以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的工作為基礎,進一步深化與國際各經濟體的經貿聯繫。可以說,香港國際化的獨特優勢,是建基於香港「三大中心」的國際競爭力。故此,一方面香港要繼續加強舉辦各類國際會議,向國際業界介紹香港優勢,以及關於「三大中心」的最新情況,鼓勵海外企業和個人加強與香港的業務聯繫。另一方面,我們亦要因應科技發展,外部環境等因素的變化,進一步提升「三大中心」的各項功能,以保持香港對海外企業及資金的吸引力。

  另外,筆者認為,要深化加強國際交往合作,亦是對香港進一步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這一角色的強調。做好內聯外通,讓內地與海外進行對接,亦是香港加強國際交往合作的意義所在。

  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央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

  制度對接、規則銜接是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的重要課題,打通上述環節,加深大灣區其他城市與香港聯通合作,亦可助力深化國際合作的工作。故此,香港需加強此方面的工作力度,與粵澳兩地一齊,盡快打通制約大灣區協同發展上的卡點堵點,發揮香港在專業服務方面的優勢,助力大灣區企業和個人對接海外市場。

  為傳統產業創造新的機遇

  除了涉及港澳段落的部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亦有值得香港關注的內容。以新能源發展為例,在「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篇幅中,報告提出「開展碳排放統計核算,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碳標識認證制度,積極應對綠色貿易壁壘。」這對於銳意發展新能源經濟的香港亦有着新的啟示。我們既可以結合專業服務領域,開拓制定ESG方面的服務標準;亦可於綠色能源應用標準與規範上,結合國際航運、空運中心的地位,參與相關標準的制定之中。此舉不僅能為香港的傳統優勢產業創造更多的新機遇,亦能為國家在國際新能源領域取得更多的話語權。

  而新能源僅是其中的一個例子,還有許多有關金融、航運、貿易等方面的新闡述,值得香港認真關注,思考如何對接這些國家的戰略規劃。在國家「十五五」規劃即將來臨之際,中央新一份政府工作報告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啟示。只要我們充分發揮好自身在「三中心一高地」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切實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推動各項工作落實。香港定能為新一階段的發展尋找到新動能,為國家的高質量建設添磚加瓦。

  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