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國兩會 新聞綜述/互聯互通續優化 鞏固港金融中心 發揮橋樑功能 促進內地與國際資本聯繫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中央政府再次強調支持香港發展經濟,並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做好「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這面「金漆招牌」。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主席王冬勝表示,過去10年間,內地與香港的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他指,香港應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優勢,助力內地金融開放,並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好與兩會精神不謀而合。\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
自2014年滬港通開通以來,內地與香港的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不斷擴容和優化,涵蓋了股票、債券、資產管理和衍生產品等多個領域。根據香港交易所發布的《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十周年白皮書》,截至2024年9月底,納入滬深港通的股票數量超過3300隻,覆蓋滬深港三地市場上市公司總市值的九成,成交規模八成以上。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額與2014年開通首月的日均數據相比,分別增長了21倍和40倍。
王冬勝表示,互聯互通的關鍵在於「互」,即互惠互利的舉措。對內地投資者來說,通過香港參與國際資本市場,有助於他們資產配置多元化;對國際投資者而言,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投資於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他認為,未來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潛力巨大,業界和投資者也有進一步拓寬加深互聯互通機制的呼聲。
冀拓新股通 擴大理財通
王冬勝提出多項具體建議,以債券通為例,他建議擴大「南向通」合資格投資者範圍,並適當提高額度,以增加市場流動性;滬深港通則建議放寬內地個人投資者參與港股通的資產要求限制,並提高每日交易額,增加市場流動性。同時,可考慮將更多二次上市公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等納入互聯互通機制。
ETF通方面,王冬勝建議進一步擴大合資格產品範圍,並加強境內外投資者教育,提升ETF投資氛圍及參與度。他又建議將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便利內地投資者直接以人民幣投資,提升人民幣櫃台股票的成交量。此外,他亦提到可適時推出新股通,採取試點方式,滿足內地投資者配置全球資產的需求,並吸引更多企業來港上市。至於跨境理財通,他建議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擴大試點範圍,並將更多合適產品納入「南向通」合資格產品範圍,滿足大灣區居民多元化的投資需求。
用好資金池 助人民幣國際化
王冬勝強調,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正通過多種方式持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這也進一步鞏固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他提到,近年來香港市場推出了多項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舉措,例如「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為銀行提供穩定及成本較低的資金來源,支持銀行向企業提供較長貸款期限的人民幣貿易融資服務。他認為,未來應繼續推動擴大香港人民幣資金池的規模,以支持離岸人民幣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振英則認為,香港去年重回全球金融中心三甲的位置,得益於香港的優勢,但也要正視香港的短板,如資本市場規模和紐約、倫敦相比有距離。另外,他指出,香港在金融科技方面運用和競爭對手如新加坡有一定距離,同時香港還缺乏金融科技人才,如綠色可持續金融、跨境業務和人工智能等。他續稱,香港和內地雖然有很多互聯互通機制,但在跨境資金流動方面有提升空間,希望在互聯互通方面改善,在金融科技方面加強合作,希望特區政府加快引進金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