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風生/擘畫香港國際交往合作新局面\陳成爐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香港、澳門「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這一表述成為涉港澳部分的新亮點,它對繼續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四條原則之一的「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做了進一步闡述和強化,充分展現了中央對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的認可與肯定,更對香港未來如何更好發揮對外交往優勢作出明確要求。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深刻領會這一表述的現實內涵,更加主動用好「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以「硬聯通」和「軟溝通」的結合,回應中央對香港的高度期許。

  較此前兩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拓展對外交流合作」和「鞏固競爭優勢」的表述更進一步,「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凸顯了時代背景下中央對香港戰略定位和功能的最新安排。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和香港都面臨着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國家繼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也需要香港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事實上,無論是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還是深化「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南方合作,香港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獨特優勢,未來可以充分發揮其平台和樞紐功能,在「一國兩制」基礎上有效運用自身在國際上長期積累的資源,為國家對外交往合作承擔相應責任和使命。

  夯實「硬聯通」加強「軟溝通」

  任務明確後,香港需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從多維度推進相關工作,尤其應注意把握傳統與新拓、政府與民間的兩對關係,在「一國兩制」的宏觀框架下夯實「硬聯通」、加強「軟溝通」,擘畫香港國際交往合作新局面。

  首先,香港要充分依靠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以及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等「金字招牌」,進一步擴大傳統優勢領域與國際的「硬聯通」,最大程度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如利用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加強資本領域的「走出去」和「引進來」功能,推動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同時,更多吸引外國優質項目和資金來港,同時以金融盛事活動為契機在香港匯聚海內外精英洽談合作,還可推動人民幣離岸市場多元化服務國家金融開放需求;依託國際仲裁中心地位,善用香港中英雙語普通法制度,通過推廣香港的法律仲裁服務建立國際爭議調解與風險管理平台,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增強國際影響力。

  其次,香港要持續拓寬國際合作領域,利用「民間外交」等方式在「軟溝通」上加強與國際社會的互動與往來,讓香港的國際影響力觸角更多、範圍更廣、意涵更深。如結合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打造國際科研樞紐,吸引全球頂尖實驗室設立分支機構,參與制定數字經濟國際標準等工作;加強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建設,深化與海外高校合作,推動香港高校與國際頂尖機構共建聯合學位項目,優化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吸引更多領域的國際專家和人才;深度參與多邊機制,在國際組織中積極發聲,參與全球治理與規則制定,通過文化、體育、教育、智庫等領域的對外交往合作,尤其是民間和公共外交的進一步拓展,切實提升文化軟實力與國際傳播能力,進一步向國際社會講好「香港故事」。

  安全與開放需要動態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香港仍受地緣政治衝擊,經濟轉型和發展正在關鍵節點上,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前提是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不受任何損害。換句話說,香港需要統籌好安全與開放的動態平衡,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底線上切實做好涉外活動風險評估,確保國際交流安全有序進行。

  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香港在國際交往上的角色和功能毋庸置疑,政府工作報告對香港的新要求緊貼實際、切中肯綮,無論特區政府還是社會各界都應充分領會並積極貢獻,用好「一國兩制」所賦予的獨特優勢,在服務國家高水平開放的同時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促進由治及興的順利實現,並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香港的應有力量。

  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省旅港同鄉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