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透視/改革再宣誓:破局歷史周期的戰略抉擇\鄭曼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革」一詞40餘次高頻出現,成為貫穿全文的邏輯主線。連日來,從兩會議事廳的智慧碰撞,到部長通道的坦誠應答,再到專題記者會的深度剖析,事關經濟脈動、民生冷暖的改革話題持續激盪會場內外。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正以「推動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強音,向國內外釋放明確信號:中國改革開放的航向不僅從未改變,且正以更大力度向深水區突進。這一歷史節點的改革重申,既是應對當下挑戰的策略抉擇,更是破解長周期發展矛盾的頂層設計。
在外部環境風高浪急、內部轉型陣痛交織的複雜形勢下,改革何以成為不可替代的「中國方案」?首先,這是周期跨越的必然選擇,從「量的追趕」到「質的突圍」,中國經濟已進入動能轉換的攻堅階段,報告提出「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正是希望以制度創新激活技術、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的「化學反應」;其次,這是治理現代化的內生需求,地方債務風險化解等「灰犀牛」問題,本質是舊有治理模式與新發展階段的脫節,報告將「在發展中化債」作為改革方法論,正是希望通過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在化解風險與培育新動能間架設平衡木;再次,這是全球競合的生存法則,面對美國對華科技封鎖升級的外部挑戰,中國選擇以更高水平開放倒逼改革,自貿試驗區壓力測試、制度型開放規則對接,既是對沖「脫鈎斷鏈」風險的盾牌,更是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的長矛。
從政府工作報告勾勒的改革圖譜可以看出,未來中央政府將通過激活市場主體活力密碼、切換增長動能引擎、托舉民生福祉這幾大方向來錨定破局點,以此打通高質量發展的「任督二脈」,破解「信心困局」,彌合「供需斷層」,平衡好「安全與發展」的辯證關係。
須知道,這一年的改革將被賦予多重使命——既要破解「升級迭代的瓶頸」,又要應對「百年變局的衝擊」;既要為「十四五」交出高分答卷,又要為「十五五」發展願景奠基,必須處理好「穩」與「進」的節奏把控、「破」與「立」的時序拿捚、「內」與「外」的空間統籌,其複雜性遠超以往。但中國經濟的崛起史,本質上就是一部改革突圍史,每一次轉型紓困都面臨着險灘暗礁,每一次重大跨越又都印證了「惟改革者進」的鐵律。
歷史總是押着相似的韻腳,又唱着不同的詠嘆調。從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雷破冰」,到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驚濤拍岸,中國改革的每一次潮湧,都應和了文明進步的律動——變局中謀新局,危機中育先機。今天之中國,正以「標誌性改革舉措加速落地」為音符,在時代的五線譜上書寫新樂章。請世界仔細聆聽,這裏有制度創新的鏗鏘節奏,有民生溫度的和緩律動,更有面向未來的澎湃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