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福局:善用200億元撥款 「騰籠換鳥」方式購社福物業

  圖:政府購物業作長者中心等社福設施。
  圖:政府購物業作長者中心等社福設施。

  【大公報訊】財政預算案提出節省政府經常開支,由2024至25年度到2027至28年度,累計減幅7%。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表示,用於社會福利的恆常開支已沒有再調整的空間,但非恆常開支例如用於購置物業作社福用途的200億元額度,可檢視更有創意的方法處理。

  孫玉菡昨日出席電視節目時表示,面對人口老化,社福服務需求大,政府在調整開支時,目標不在恆常開支,而可能是非恆常開支。

  被問及如何推行資源效率優化計劃,他提到以政府獲撥款購置社福物業的200億元額度非經常開支為例,既然較難買到位於地下或一、二樓等較低樓層的單位設置長者或兒童設施,可考慮「騰籠換鳥」的創意方式,與一些在較低樓層單位提供青年或家庭服務的機構商討轉換安排。

  換言之,政府購買一些位處高層、價錢相對便宜的單位,讓提供青年或家庭服務的機構使用,騰出的低層單位便可交由提供長者或兒童服務的機構使用。孫玉菡認為,此做法可節省成本,效果更理想。

  政府於2020年6月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200億元,用於購置60個物業作社福用途,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社會福利署僅用了約2.4億元,購置了5個物業。

  對於有意見提出利用200億元額度非經常開支來減少削支幅度,孫玉菡表示,200億元額度由財委會批出,用途清晰,只可用作購買社福物業,而且只是批出額度,錢尚未到位。他指出,必須嚴守財政紀律,經常開支和非經常開支屬兩本不同賬簿,應分開處理。

  孫玉菡又說,考慮到政府將要削減撥款,當局早前已放寬社福機構向社會福利署回撥儲備的期限,大機構可保留儲備六年,小機構五年。此舉正是希望機構在現時撥款相對充裕時多作儲備,在財務上享有更大彈性。